近日,新浪教育发布了《2014年全国平均大学毕业生月薪2443元》的报道,称2014年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2443元,其中上海最高,为3241元,北京为3109元,而成都大学生为2109元,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更多。
与此同时,一则《多地择校新潮流:弃本科读中职》的新闻也立刻引发舆论关注,报道中19岁的广西姑娘小萍,毅然决然地舍弃上大学,“投奔”中职,令无数大学生网友感叹,抨击其看不起大学生。谁对谁错,很难评说。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原本为两种不同类型教育模式,但无论哪种教育,都要面对残酷的“就业为先”这一功利问题,而就业难也令部分大学生感到大学白上了,“文凭至上”也已经触到“暗礁”。
如何避免一毕业就失业的问题,提高就业率已成难事。有人不禁要问,如今的中国大学生,读完四年拿了个文凭,就算真正毕业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世华智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中国首所免费大学)校长、华夏商学院名誉院长姜岚昕,在《中国大学生:我们真的毕业了吗?》一文给出的答案。 “有了职业技能,方能说是毕业。”他认为,没有一技之长,就算是大学毕业,也不能算是真正毕业。他鼓励大学生从基层干起,积累经验,以便能更好就业。他的精辟分析,可作为当代大学参考指南。
学子最在意什么?毕业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这是他们大学这段人生历程的“第一要务”。对于大学毕业生该如何启程的问题,姜岚昕老师在文中指出,因为大学生在大学并未获得足够职业技能,毕业后,还得从基层做起,莫问“钱”程。只要相中了的事业,即使短期免费,也要坚定启程。
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姜岚昕老师以他个人工作经历,告诫大学毕业生要有“傻子精神”。“就算是基层工作,做推销员,也能得到磨炼,每一份经历都是对生命的丰富。”
对于大学生如何实现梦想,姜岚昕老师认为,梦想可以远大,落地却要细微。“傻子精神”显然不是不合时宜的真傻,而是要树立奋斗目标,建立学习的榜样和超越的对手,设法靠近他们,并挤进他们的圈子。之所以强调“圈子”,姜岚昕老师表示,环境塑造个人,人是组成社会环境的第一要素,所以在我们身边的人际圈往往会潜移默化中塑造我们自己,大学毕业生要进步,就必须主动地在更高层级的“圈子”中锻炼自己,是自我促进,更是见贤思齐。“圈子”需要自己经营,平台也需要自己搭建,没有个人平台就没有自己的成功。他告诉大学毕业生:学会借助“圈子”的能量,圈子本身就是平台。
对于整体上的“就业难“这一问题,姜岚昕分析到,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是培养精英的场所,很少把就业作为一个最主要目标和导向,其结果自然是使学生忽视职业技能,以至于出现了北京大学毕业生回家喂猪的新闻。姜岚昕老师建议大学以就业为导向,在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职业教育, “加强定向培养”,还可以采用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联合办学”新型办学模式,只要改革得当,必能促进大学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有大学生抱怨大学无用,姜岚昕老师由此提醒众多学子们,就业难并不能单方面的责怪大学教育有问题,大学生应在学习期间加强职业培训,充分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对于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姜岚昕鼓励他们不是真的一无所有,只要肯花心思,依然有机会。他分析,现实中并不公平的起步平台,让部分大学生气馁或激愤,但是自己白手起家的成功经验说明,自己的努力非常重要,并以陶行知的自勉诗鼓励学子们:“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汗。”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以岗位需求之终 免费大学高就业率的关键
姜岚昕老师不只这样说,他还在实践。他所创办的中国首家免费大学——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就是一所毕业就能就业的学校,一举将大学生就业难题给解决了。姜岚昕十分看重免费大学的办学模式,他的办学模式和朱清时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类似,都是对教育理想的纯粹坚守,都是针对目前教育困境提出的新解决方案。
相比于朱清时,姜岚昕并不是单纯的教育工作者,他多种角色集于一身的社会企业家,既是个企业家,又是慈善家;他掌握了运作公益性项目所需要的资源、经验、渠道和团队,并很好的利用了资源,成功将自己的事业与慈善公益事业融合。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脑体倒挂等市场现象,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大力推进课程设置改革,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精准定位学生未来从事的具体岗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以岗位需求之终,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之始"。同时,姜岚昕老师还创新出华夏独特的"优选、优育、优职"的"三优办学模式",坚持实战、实效、实操的办学特色,实现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管理后备人才。学生毕业就和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书》,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学院全面推行的住宿书院制、三维导师制和完全学分制“三制”探索教学模式也在教育改革中走在了前列。免费大学现在设立了三个书院,分别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创立新教育书院,原云南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创立三生书院,姜岚昕老师自己创立的大爱堂书院。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书院,跟随由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组成的书院导师学习、活动,最后根据学分评定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免费大学还实行“三三制”教学,即三分之一时间课堂教学,三分之一时间邀请实战名师授课,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各大企业实践。
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目标明确:学生不必成为全才,而是要成为某个行业领域的专才。与拘泥于课本知识的狭窄相比,实战和实践才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必需。而综合学分制的评判标准避免了“唯分数至上”的教条与刻板,有利于学生学业、情智、品德、修为的全方位发展。姜岚昕老师还凭借世华的资金实力,计划筹建创业学院,帮助学生寻找项目和资金,学生创业成功后,世华将通过参股方式来分享收益,类似于创业孵化器的功能。
“我们通过优选、优育、优职的‘三优’教育模式,实现特长生、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出众的学生入学,不再是用分数确定专业,而是根据个性、爱好、潜力来确定专业。通过营造实战、实效、实操的校园文化,引入企业资源,实现优育的目标;而校企对接,课堂与岗位的对接又让学生的优职有了保障。”姜岚昕老师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对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一系列创新之举予以了概括。
获得文凭并不等于获得能力,就业难,难就难在大学经营模式上,课程设置和就业脱节。所有大学都在进行大规模改革,但是目前还很困难。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办学模式和就业模式,已经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在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上为其他高校办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提高大学生率这一重大事情上,姜岚昕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好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