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网(微博) 4月9日晚间,三元股份公布了2013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三元股份2013年净利润为-2.27亿元,同比下滑790.64%。
该业绩与其同行蒙牛、伊利、光明等大相径庭。刚刚公布2013年年报的蒙牛、光明201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6.3亿元和4.06亿元,且均处于增长态势,而尚未公布年报的伊利股份亦预计其2013年净利润在17.2亿的基础上增长80%左右。
三元股份在年报中反复提及,奶源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高是该公司2013年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但为何蒙牛、伊利、光明都能够在困难中取得利润增长,为何三元不行?
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宋亮表示,三元股份巨亏的真实原因系该公司没有高附加值产品,无法转嫁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而数年前被三元收购的三鹿和太子奶至今仍没有给三元股份带来生机,却成了拖后腿的角色。
而中国食品研究院研究院朱丹蓬对21世纪网表示,由于奶农加大了生产投入以及乳企赴国外采购奶源增多,2014年国内奶源价格预计将稳中略降,未来有望降低乳企的成本压力。
三鹿仍无起色
三元曾因高调收购三鹿而名声大噪,但年报显示,收购三鹿四年来,三元股份始终未能从中获得收益。
2009年,三元股份和大股东三元集团(后更名为首农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以约7亿元的价格竞得了因三聚氰胺事件而破产的三鹿大部分核心资产,但该批资产并未注入上市公司三元股份,而是由三元集团将竞得的资产委托给河北三元和上海三元全权经营。
彼时,三元股份的董事长张福平曾放言:“三元的目标是进入中国乳业的前三名”,然而却事与愿违,三元在“喝下”三鹿后并未焕发生机。
三元股份历年年报显示,三元股份受大股东委托经营山东三鹿(后更名为山东三元)和唐山三鹿,但四年来却未有任何托管收益进账。
根据三元股份与三元集团的委托经营协议,托管收益为零意味着被托管资产的经营处于亏损状态。而据年报显示,唐山三鹿已处于长期停产状态。
分析师宋亮点评道,“在三聚氰胺事件后,三鹿最大的优势——销售渠道瓦解了,三元的收购没有让三元获得三鹿最大的优势,反而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三元股份经营三鹿不仅未给自己带来托管收益,直接负责经营的河北三元和上海三元亦陷入了巨额亏损中,成为了三元股份亏损的“主力军”。
年报显示,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全资子公司河北三元2013年亏损扩大至6813万元;控股51%的上海三元亏损扩大至4000万元,且已资不抵债。
太子奶拖后腿
三元股份于2011年收购的太子奶亦严重拖累业绩。
年报数据显示,三元股份的控股60%的子公司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亏损9267万元,在所有子公司中亏损额排名第一。
三元股份称,巨额亏损系因太子奶计提7086万元资产减值准备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该资金减值准备额里,有 5000万系待报废资产。
年报显示,该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来源于太子奶工厂机器及房屋折旧约2000万元,以及太子奶在建工程设备待报废约5000万元。
三元股份2011年以2.25亿元的代价获得了太子奶60%的股权,然而甫恢复生产的太子奶目前尚未取得盈利,三元股份就要接受大量资产报废的现实。
太子奶曾是中国乳酸菌品牌的“龙头”,三元入主太子奶曾被认为可以弥补三元在乳酸菌上的短板。但三元收购太子奶并不被外界看好,乳业专家王丁棉就曾对媒体表示,三元股份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已不如太子奶的全盛时期。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21世纪网表示,三元股份当初在收购太子奶时内部意见分歧较大,虽然三元股份否认,但很难说2011年包括三元前总经理钮立平在内的高管离职与太子奶的收购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