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具体文化样式之一,因而中国画的存在和演化大抵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存在及演化的一个缩略。作为一个当代画家, 如何在继承中精进并体现个人的艺术风格,让自己的艺术作品满足当下审美语境的要求,这是当代中国画面临的共性问题。“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 省、自我创建。从某种角度说,孟微冬近四十年的艺术之路和心路历程一直困惑于“文化自觉”和受益于“文化自觉”精神。
说孟微冬困惑于“文化自觉”,是因为在艺术实践中,他一直困惑于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国画的优秀品质;说他受益于“文化自觉”,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思考,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又不完全悖于传统并符合当下审美语境和趣味的创作之路,抑或说是艺术风格。
一、贴近文脉和亲近自然的创作心路
郭熙《林泉高致》中引用《论语》名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中国画创作长期以来普遍认可的价值观;而孟微冬作为一名当代画家当 然无时不在思考自己的艺术之路。孟微冬的中国画,无论花鸟或山水画,无不体现中国文化的典型精神“天人合一”,画面宁静而优美。而良好的文化素养在传统文 化的“文思意境”化作“笔墨意境”的转化过程中,让内儒外道、内儒外禅的个人心性修养转化成一幅幅美妙的水墨图式,将古老的生态美学跃然纸上,将中华民族 休养生息的热土上的奇花异卉、古木奇禽展现在读者眼前。皖南的生活及游历岭南的经历大大丰富了孟微冬的创作源泉。贴近文脉,让自己的作品不失笔墨的高雅趣 味,追求“气韵生动”的永恒境界;贴近自然,让自己不离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和主题创作方向。
二、追求中国画“内美”与“外美”的精神向度
中国画是哲学的,讲究作品本身的“内在美”和外在的“形式美”,这种“秀外慧中”的艺术品质让所有的中华文化基因的人都情有独钟。内美当然是指 中国画的笔墨之美和气韵生动,中国画的笔墨是有特殊文化含义的。松年在《颐园论画》中更是细致地描绘出“‘皴、擦、钩、斫、丝、点’六字,笔之能事也,藉 色墨以助其色津风韵、万语千言,不外乎‘用笔、用墨、用水’六字尽也”。孟微冬习画便在名师指点下苦练用笔,多年的创作实践,在创作过程中体验中锋与侧锋 用笔的“方圆之道”而产生力与美的美学效果。在千万次的墨破水、水破墨的水墨试验中熟练的掌握了中国画,主要是山水画的“水灰色”基调,这种“不饱和”用 墨的技法让孟微冬山水画增添了不少灵性,水墨晕章,浑厚华滋。而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运笔体验在他的花鸟画作大胆尝试取得了意外的视觉效果。如他的大树干运 用山水画的斧劈皴法,增加了林木的苍润,枝干的穿插密而不乱,体现他灵活多变的线条在为创作主题服务时的把握能力。胸中有山,心中有物,意在笔先,所以他 的画给你一气呵成之感。而画面中的留白或留云,因为有意在笔先,而显得更加生动。“让气韵在画面中流动”成了孟微冬比较典型的艺术风格。而孟微冬的图式风 格在形式感上也是很强的,喜欢满构图,讲究色润,黑白对比,大胆采用西画中的“平面构成”、“意象构成”,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三、浪漫主意色彩洋溢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心灵自由”
孟微冬崇拜法国的大艺术家德拉克洛瓦,重自然、重感情、重形式、重对比、重中古的荒诞。我们欣赏孟微冬的中国画,无论花鸟或山水绝不是闭门造车 的简单臆造,而都是生活中的有感而发,山水或花鸟林木都喜欢用夸张的手法,这又与自然原貌拉开了距离,而回归到中国画的本质——意象。艺术家不是简单的描 摹自然,而是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对艺术的感悟,用一定的艺术手段和形式表现出来,在创作中充分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悟和个人情感,从来不计较一般意义上笔墨的 得失,而是追求心灵上的最大自由,“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我们从他创作的作品中能体会到他的率性和胸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