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样的不忘初衷,在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就拿今天凌晨这条有关房企税费的消息来说吧。
《中国地产报》报道,统计显示,算上各类规费、杂费,房企税费支出大致是净利润的2倍左右。当然,高税费必然最终转移到房价上。
真可谓乱象丛生。房产大佬任志强[微博 ]曾对媒体说,房价里70%是税费,各种费用多达180多种。根据《中国地产报》的报道,这些税费首先是收取的部门五花八门,除了地税、财政部门外,还有国土局、建委、勘探、规划、拆迁办等等等等。其次是很多杂费,可能很多非地产一线人员都没有听说过,比如白蚁防治费、防雷减灾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等。甚至计生部门也能以检查农民工的名义收费。
房产税费的初衷是什么?经营增值、合理管理,确保房地产健康发展,缴纳税费理所应当,然而什么部门都要巧立名目来收费,是不是太过了?
现实中这么多的税费,都去了谁的腰包?中国青年报认为,这些收费未必都能进入财政,有些不过是利用政策之便、肥了个别单位而已。最终,与法定税费一样,各类杂费最终也当然要转嫁到房价中。
可见,要抑制房价,确保房地产健康发展,不是一句“让市场说了算”那么简单,不是增加保障房供应那么容易,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那就是:依法清理房价里的各种重复收费、不合理收费。
房屋质量差的离谱
说完房产税费高的离谱,我们再来看看房屋质量。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广东、浙江、山东等沿海地区城市化建设提速,一批“快餐式”楼房密集建成。来自新华社的报道说,一些专家指出,如今,许多楼房的建设年龄已经陆续达到20年、30年,进入“质量报复周期”。
从浙江奉化20年屋龄居民楼倒塌,到江苏常熟25年住宅楼坍塌……危楼已成了令人揪心的公共议题。盖房子的初衷是什么?居者有其屋,起码要安全吧,可是谁曾想,才20年,就纷纷出现质量问题。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到100年,如今由于先天不足,后天装修过频、维护不够等原因,出现了一批批的“楼脆脆”。而当年大批楼房像种地一样种了下去,“它们”何尝不曾是地方城市化建设的旗帜?谁最该为这些年轻而夭折的楼房埋单?
当然不能是那些倒霉的业主,而很多开发商早已杳无所踪。眼下能做的一是引入商业保险(放心保)机制,对于检测后的旧楼及时参保,分摊并化解风险成本;二是地方财政要承担兜底功能,安居才能乐业,没有什么是比“住在不会倒塌的房子里”更大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