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榜单来看,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占据了净利润二十强的大半江山,共有10家银行、1家券商、两家保险公司入围。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2011年已经过去三个月,清明小长假之后,2011年年报披露即将掀起最后的高潮。从目前情况看,A股上市公司总体来说经营良好,成长稳健。
截至本周五(3月30日),沪深两市已有1272家上市公司正式公布了年报。据巨灵统计显示,这1272家公司去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15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26.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24%。
尽管以上数据看起来很美,但A股去年的“熊样”和近期反弹一步三回头,都与众公司靓丽的业绩相悖。
市场走势反映了一切基本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研究后发现,上市公司一派喜气的年报中,蕴含着重重隐忧,这或许是A股市场走势不佳的原因之一。
/隐忧篇/
两极分化+现金流萎缩困扰A股上市公司
隐忧一:20家大公司赚走73%的利润
A股上市公司年报第一大隐忧,是明显的两极分化。
巨灵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30日,1272家已经公布利润的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26.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24%。其中,净利润排名前20家公司,总共实现净利润1.15万亿元。
也就是说,这二十强企业每天可实现净利润31亿元,相当于一些中小板、创业板企业几年的营业收入。这二十强的盈利占比也出现上升迹象。2010年,上述1272家公司盈利最多的前20名企业共实现净利润9823.34亿元,占比71.29%。
从榜单来看,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占据了净利润二十强的大半江山,共有10家银行、1家券商、两家保险公司入围。前五名公司中除了第三名中国石油外,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紧跟其后。
被称为 “全亚洲最赚钱银行”的工商银行2011年实现净利润2082.65亿元,同比增长26.10%,相当于1272家公司净利润总和的13%。
二十强中的实业企业也多以资源类为主。中石油、中石化去年各实现净利润1329.84亿元和716.97亿元,“两桶油”一天可赚5.61亿元,称得上“日进斗金”。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指出,虽然现在还有一半上市公司没有披露年报,但是从统计数据和多种迹象来看,这种“国进民退”以及金融与实业之间的失衡已经愈发严重。“金融侵蚀实业的利益。银行利润高增长靠的是不断消耗资本金,或者说是自己通过发放贷款等来制造货币、制造利润。而长期来看,金融如果失去实业支持,迟早会对经济造成硬伤。从欧美情况来看,下一次大的经济腾飞,将来源于以Facebook、谷歌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它们是人类的明天。但中国这种银行靠吃受保护的利差、资源类公司靠垄断来实现增长的模式,一旦打破则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如果A股盈利二十强的榜单中,能出现哪怕一家科技企业,都是个好的信号。可是至少现在,看不到一丁点这种迹象。”
隐忧二:赚了利润不赚钱
A股上市公司第二大隐忧,是净利润与现金流的不对等。换句话说,很多上市公司赚的是账面利润,而不是实实在在的金钱。
巨灵财经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272家上市公司在净利润增长14%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却仅同比增长8.79%,为2.59万亿元。
关键问题是,除了金融、资源等垄断企业外,许多公司经营现金流出现萎缩,甚至是巨额净流出。
现金流榜单中,工行依旧雄踞榜首,去年经营现金净流入3481.23亿元,平均每天净流入9.54亿元。其次是中石油,全年经营现金净流入2901.55亿元,平均每天流入7.95亿元。而排名前20的公司去年共实现经营现金净流入2.38万亿元,占比高达91.89%,高于净利润前20名占比18个百分点。
上述20家公司之外的1252家公司,201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仅为2198.16亿元,同比下降49.83%。其中,有370家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数。
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存货高企是占据上市公司现金流的重要原因。截至12月31日,1272家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1.2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095.21亿元,增幅高达68.32%;存货账面价值2.4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542.63亿元,增幅达到28.98%。
地产公司是现金流出的大户,也是存货积压的大户。巨灵财经统计数据显示,已经公布年报的61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上市公司(证监会行业分类)2011年年底账面存货已经达到6838.05亿元,较年初增加2094.64亿元,平均每家房地产公司积压存货超过100亿元。按照61家公司2011年总营业成本1345.25亿元估算,即使不再开工新项目,旧项目也不再增加新投入,这61家公司平均也需要5.08年才能将现有存货全部消化。
一些中小板、创业板企业的存货绝对金额虽然没有房地产公司那么吓人,但是它们也饱受存货占用资金之苦。
如汤臣倍健去年存货余额达到1.14亿元,较2010年年末增加70.20%,而2010年存货余额为6709.48万元,较2009年年末增加100.60%。
应收账款对企业盈利的侵蚀更加明显。特别是已经陷入行业寒冬的企业,即使通过承受坏账风险来保证收入,有时也无法扭转盈利下滑、甚至亏损的局面。
如光伏行业的超日太阳,去年一直因高企的应收账款,受到市场诟病。公司一季报显示,2011年初应收账款余额约6.50亿元,到去年一季度末增至9.92亿元,去年中报时暴增至19.26亿元,已经超过了上半年17.98亿元的营业收入总额。到三季报时,应收账款增至20.35亿元。对此,公司表示,前三季度销售客户基本集中在光伏电站建设商,其建设运行机制导致回收期较传统零售客户更长。
今年1月31日,超日太阳修正了业绩预告,表示去年业绩同比下降35%~65%,原因之一就是“滚动的应收账款总额同比有较大幅度增加,计提坏账准备同比也有较大幅增加”。
某券商策略分析师指出,应收账款和存货大幅增加,一是反映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收入,不惜采用更加宽松的信贷政策,承担坏账风险;另外也反映了实体经济活力下降。“现在货币政策并未实质性宽松,而企业通过正常经营获取现金的能力在下降,这将减弱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同时会引发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需求。一旦无法再通过牺牲现金流来获得利润增长,上市公司业绩下滑是最自然的结果。”
/怪状篇/
业绩优良股价不涨分红新政肥了大股东?
怪状一:高成长不受捧 股价频跌
自从2007年大牛市以后,工行基本没有像样的行情;今年3月以来,其跌幅超过2%。招行、兴业等规模较小的银行跌幅更大,招行3月以来下跌近8%,兴业下跌近7%。
“两桶油”的股东更加郁闷。中石油2007年上市之初48元的天价早已成为市场调侃的对象;中石化也好不到哪儿去,目前仅7元出头,而2007年一度接近30元。似乎“两桶油”无论业绩好坏,都不会对其股价有丝毫影响。
某策略分析师指出,无论是银行还是 “两桶油”,业绩优良、股价不涨,而且是几年如此,说到底还是在于基本面的隐忧。投资者对这些公司能否维持高成长,或是高盈利充满怀疑。如果说工行、“两桶油”等因流通盘太大,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难有起色尚属情有可原,那么一些相对规模较小、业绩成长良好的公司,股价也不上涨,就更加耐人寻味了。黄金股是最典型的例子——去年金价上涨了一年,黄金上市公司业绩却遭遇冷眼。3月29日,山东黄金发布年报,去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94.15亿元和19.02亿元,同比增长25.07%和55.55%。
但是好的业绩未必带来
好的股价表现。2011年金价涨了一年,山东黄金股价却下跌了46%。今年以来,随着大盘反弹,公司股价也有所上涨,但在3月29日公布年报当天却以下跌2.15%报收。
另外,一些明显表现出高成长性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也让投资者赚了吆喝不赚钱。
光看净利润增长率,创业板上市的乐视网是一家绝对高成长性的公司。2009~2011年,乐视网三年的净利润增速不断加快,增长率分别高达46.98%、57.63%、87.05%。乐视网在3月15日发布年报,却在3月12日就摸到了反弹高点。发布年报前一天,乐视网大跌近7%;年报公布后又阴跌不止,截至本周五,公司股价已较3月12日下跌15.27%。
“现在A股市场上,年报好不会成为资金追捧的理由,年报差往往成为跌的理由。”上述分析师指出,“由于政府将GDP增速目标下调至7.5%,市场已经对整个实体经济,包括上市公司盈利前景产生了疑虑。现在盈利好的公司或许有更厚的棉被可以过冬,业绩差的就更难说了。”
怪状二:A股分红新政肥了谁?
2011年年报中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情况,是郭树清上任后推行的分红新政对上市公司利润分配行为的影响。
光看一些数据,上市公司正在积极实践郭树清提出的 “切实提高对投资者的回报”。巨灵财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在已经正式公布年报的1272家公司中,共有945家公司提出了现金分红方案,比例达到74.29%。相对于前两年54.34%与63.26%的分红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一些上市公司分红比例(以每股现金股利/每股收益估算)甚至超过100%。
紫光华宇堪称A股上市公司“派现王”。这家创业板公司去年10月底上市。春节刚过就预披露了2011年年报分红预案:10转10派15元。直到现在,这么高的派现纪录还无人打破。
2011年,紫光华宇实现净利润8117.24万元,净利润现金含量为-48.99%,但是公司每10股派现15元后将分出去1.11亿元,分红率为136.75%。
恒逸石化、民和股份、益生股份、浙江永强、汤臣倍健等8家公司紧随紫光华宇,慷慨地提出了每10股派现金10元的分红方案。当然,每家公司的分红比例不尽相同。最低的是恒逸石化,分红比例26.95%,最高的是浙江永强,达到90.09%;其余公司多在50%上下。
一些上市公司因为股息率(每股现金红利/股价)超过定期存款而受到关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股息率最高的公司为南钢股份 (600282,收盘价2.68元),该公司2011年的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0.7元(含税),中期每10股派2元(含税),按去年均价计算的股息率为6.45%;其次为宁沪高速,该公司2011年的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3.6元(含税),股息率为5.79%。
市场在经过年初对上市公司高派现的狂热追捧后,现在似乎已经有降温迹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或许是市场发现,郭主席所说的“提升对股东的回报”,实质被许多上市公司演绎成了“提升对大股东的回报。”
以紫光华宇为例。紫光华宇去年10月26日上市,IPO募集资金净额5.15亿元。目前总股本为7400万股,其中流通股本仅有1850万股,占比25%。147名原始股东、特别是董事长邵学才是2011年度高派现的最大受益者。目前邵学持有紫光华宇1813.76万股,这次仅现金就可从公司分得约2500万元(税前)。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位私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郭主席分红新政实施后,得到利益最多的不是中小股东,而是这些自然人大股东。名义上提升了对投资者的回报。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公司将钱用于分红后,是否有足够的盈余留存用于未来发展?是否在分红完了后又要向资本市场要钱,从而陷入高分红-巨额融资-再高分红的怪圈?这才是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