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融网总结2015年P2P行业关键词系列(六)
资金池被认为是P2P各种顽疾的原罪之一,随着P2P从野蛮回归理性,资金托管逐渐成为行业标配。然而,2015年以来,随着监管方向的日渐明晰,P2P平台资金原则上由银行存管的思路从一开始就比较明确,银行存管也就成了P2P平台发展的又一个风向标。
政策三步走,银行存管成下一个风向标
P2P资金应由谁托管,是具有强大背书功能的银行,还是灵活且抢占先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个争议由来已久。而首先从监管层面明确P2P资金原则上由银行存管的,是作为互联网金融高地的浙江省。
2015年初,浙江省金融办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了《浙江省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暂行办法》,指出P2P网络借贷平台原则上应将资金交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第三方存管。而在随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指导意见和细则的相继出台,将这一意见彻底落实。
7月18日,央行联合十部委出台了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基本法”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P2P应选择银行建立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
12月28日,业界期待已久的监管细则——《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细则第四章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随着监管细则的落地,为了平台的合规发展,在监管细则规定的18个月整改期内,可以预见将会有大批P2P平台积极寻求与银行的合作。但是,不少人都存在同样的疑问,曾经作为P2P平台标配的“第三方资金托管”,怎么到了银行这就变成了“存管”呢?
存管托管有何区别?
托管和存管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在本质上却并不相同。资金存管,一般是指P2P平台将交易资金或平台相关备付金、风险储备金等存放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等第三方机构的账户上,第三方机构只负责资金的保管,但不需要承担监督资金流向的义务,平台可随时提取资金。
而资金托管不仅有保管资金的服务,还需监督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整个过程投资人都能看到自己资金的流向状态,P2P平台无法接触借贷资金。
从二者的区别来看,资金托管无疑更符合网贷的本质,能够起到监督P2P平台履行好信息中介职责的作用,真正做到资金隔离。但托管对于第三方的技术和责任要求都比较高,在当下的可行性较弱。
那么,可行性较高的银行存管模式,在指导意见出台的这半年时间里,又发展得如何呢?
诸多现实障碍,银行存管模式进展缓慢
截至目前,已有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徽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20余家银行推出了P2P平台资金合作业务。其中,民生银行是较早涉足P2P资金存管的银行,早在2015年2月10日,民生银行宣布发布“网络交易平台资金托管系统”,包括积木盒子、人人贷在内的四家P2P平台成为首批合作平台。
然而,尽管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放了存管业务,但从目前的合作进展来看,并没有出现遍地开花之势。截至2015年底,仅有50余家P2P平台与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而同期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2595家,签约率不足2%。
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存管合作进展缓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银行对平台的资质有一定要求;二是存管系统的开发与技术对接也需要时间。但无论现实障碍有多少,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合作是一种趋势,而监管层对此也留足了缓冲时间,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强制性做法。
在细则明确之下,2016年是否会出现银行存管模式遍地开花的现象,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