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和悉尼大学三校联合发布2015年亚太地区网络金融基准报告。
据亚太地区首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报告指出:在2015年,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增长率高达323%,总额达到1,028亿美元。其中,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更是以4倍的年增长速度,达到1,000亿美元的总额,稳居榜首。
此份基准报告是由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悉尼大学商学院的研究人员与毕马威合作、并在全球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完成的。
这份名为“驾驭潜能”的报告是首次针对中国和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的基准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的网络替代类金融市场具有流动性、多样性、日益复杂和快速增长等特点”。
报告发现在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在2015年市场总成交量达到了11.2亿美元,同比于2014年的2.72亿美元增长了313%。2015年除中国以外的大型市场包括:日本 3.6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澳大利亚3.48亿美元,新西兰2.68亿美元,韩国4,118万美元,印度和新加坡(各自为4,000万美元)。
据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的世界网替代金融数据库显示,中国是目前全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关于中国替代金融市场的报告,但是此次报告是首份以国际通用标准和定义来量化中国市场规模的报告。网络替代金融(Online Alternative Finance),主要包括众筹、P2P个人与企业信贷,要比常用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要更狭义精准,便于进行国际性的学术和政策的比较研究。
该份报告中提到“中国网路替代金融市场的交易量在2013年度仅有55.6亿美元,然而在2014年已上升至243亿美元,到了2015年度更是达到了1,017亿美元规模”。 其中P2P个人信贷及P2P企业信贷分别以520亿美元及400亿美元的规模,成为了最大的市场板块。该报告同时也对于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成因进行了归纳,其中包括: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最多的网民数量和智能手机的用户群,这都为网络替代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过去几年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缺乏监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过近期国家已出台一系列相关指导监管政策,引导市场规范化。
另外该份报告还包含了其他重要发现,包括:
· 在中国有超过一半的接受调查问卷的网络替代金融平台(除股权众筹模式以外), 认为当前的法规监管力度不足或过于宽松,并且认为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 在2015年以人均数据来看,中国市场以74.54美元人均网络替代金融交易量位居亚太地区首位,其次是新西兰59.37美元及澳大利亚14.83美元。
· 再从机构投资者参与网络替代金融市场程度来看,亚太地区的多数国家,其机构投资者直接参与市场的比例较中国来得高。以P2P个人信贷为例,亚太地区(不含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比达总体市场的63%,而中国市场仅占10%。
· 不过在网络替代金融平台的股权结构上,大约23%参与研究的中国平台的主要股东为传统金融机构(比如说银行),远高于其他亚太地区报告的6%。
· 在中国大陆以外,P2P企业信贷连续三年在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P2P个人信贷也在2013-2015之间,以平均653%的年增长率大幅上升。
· 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总体展现了高度的女性参与水平,在中国以外的P2P个人信贷市场,女性借贷者参与比例达33%,而中国则是19%。
这个亚太地区报告,在26个研究合作单位的协助下,有系统地收集了503家来自17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替代金融平台的问卷数据,而其中有376家平台来自中国大陆。此次基准研究涵盖了大约70%的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份额。
该份报告也指出,“驾驭网络替代金融的潜能,可以为这个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的 创新、经济发展、市场效率和创造力带来无限的机会。而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最好地培育和扶植网络替代金融行业,以可持续的方式扩大市场,并发展出适当适度,即能鼓励金融创新,又能保护消费者、投资者利益的监管制度”。
剑桥大学新兴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征表示:“这份基准报告展示了一个多元发展、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作为世界上网络替代金融交易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可以把握良机、革故鼎新,在促进产业金融创新的同时,打造一个规范化、法制化、透明化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悉尼大学商学院院长Greg Whitewell说:“我们知道网络替代金融发展迅猛,但是至今为止,我们对它的理解还乏善可陈。如今,通过此份基准报告,我们可以有信心地探讨网络替代金融在亚太地区的性质和规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多种类型,复杂程度,以及创新特性。”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和管理学部主任孔英认为:“这些网络替代金融模式的发展还在初期阶段,并没有真正地研究和了解。这份报告提供一个很好的起点,使我们可以客观和量化地审视这个行业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范围内的发展,并对监管和学术研究做出贡献。”
毕马威中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合伙人张峻铭说:“预测表明2016年将会是“替代”金融进入成为主流的一年。我们预期亚洲消费者和企业对网络替代金融平台各种融资渠道的了解会日益增进,而且传统金融机构和网络替代金融平台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全球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中小型企业政策负责人Rosana Mirkovic表示:“替代金融是一个特意选择的宽泛的术语,它涵盖了盈利企业和社会企业,包含了利用新渠道的传统金融产品和前所未有的新型产品和服务。只要愿意开拓未知的领域,我们可以确信更好的引导资金流向,服务需求的渠道是存在的。”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管理亚太区主管Christopher Fix认为:“这份报告的发表是非常的重要和及时。网络替代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新市场参与者与合作、法规和税收鼓励带来的影响,都有着改变全球市场的潜力。但实现这次转变的最佳方式是通过深思熟虑的分析和对网络替代金融行业的充分理解来完成。”
“驾驭潜能-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基准报告”可以由以下链接免费下载:
http://www.jbs.cam.ac.uk/faculty-research/centres/alternative-finance/publications/harnessing-potential-chinese-version/
Press Contacts
新闻联系人
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 Charles Goldsmith
电话:+44 7912 162279 / +44 (0)1223 339608 电邮:c.goldsmith@jbs.cam.ac.uk
网站:https://www.jbs.cam.ac.uk/ccaf
悉尼大学商学院:Trevor Watson 电话:+61 2 9351 1918 / +61 (0) 418 648 099 电邮: trevor.watson@sydney.edu.au
网站:http://sydney.edu.au/business/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郑心纬教授 电话: +86 755 26033622 / +86 18576431863 电邮: zheng.xinwei@sz.tsinghua.edu.cn
网站: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szen/
毕马威:Nina Mehra电话: +852 2140 2824 / +852 9724 6092
电邮: nina.mehra@kpmg.com
网站:http://www.kpmg.com/cn
全球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Helen Thompson电话:+44 (0)20 7059 5759 / +44 (0) 7725 498 654 电邮: helen.thompson@accaglobal.com
网站:http://www.accaglobal.com/uk/en.html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Lee Meng Gan 电话: +65 6593 5564
电邮: LeeMeng.Gan@cmegroup.com
http://www.cme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