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保险论坛上,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永茂做了主题演讲,分享主题为《中国养老金储备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养老金储备现状
“老有所养”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繁衍兴旺的动力;党和政府对养老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养老保障事业取得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养老顶层设计清晰。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加快,制度整合力度加强,更加体现公平性和效率性的结合;第二支柱,年金制度将扩展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军人领域,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第三支柱,个人延退养老制度正积极准备,择时推行。
二是,养老金储备速度加快。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结余从2009年1.32万亿增长到2014年3.56万亿,年均增长34%;第二支柱,基金积累从2006年910亿增长到2014年7689亿,年均增长93%;第三支柱,2014年个人年金保险保费收入2822亿;2001-2014年均增长17%;累计约为1万亿(不含储蓄性养老)。
三是,养老保障惠及面扩大。第一支柱,参保人数从2009年3.2亿增长到2014年8.4亿,年均增长33%;第二支柱,建立企业数从2006年2.4万户增长到2014年7.48万户,年均增长26%;参加职工数从2006年964万人增长到2014年2293万人,年均增长17%;第三支柱,2014年个人年金保险保单6943万件;覆盖1亿人次,保额达到1.4万亿元;
四是,养老金安全有效运行。第一支柱,投资方向仅限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保持3%左右收益率;第二支柱,投资方向涵盖货币类、固收类、权益类和另类产品;2007年以来年均收益率7.87%;第三支柱,2014年保险业投资收益率6.3%;2004年以来年均收益率5.59%;
二、养老金储备的问题
尽管我国养老保障事业取得了上述成绩,但面对中国老龄化、高龄化加剧的趋势,中国养老金储备水平过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
一是,养老储备指数处于基本线以下。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几家联合主办,平安养老险公司承办的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调研情况来看;2013-2015年大中城市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处于基本线水平。
二是,储备规模过低。中国:2014年底,储备5.4万亿;其中一支柱3.6万亿,二支柱0.8万亿,三支柱1万亿(不含储蓄);仅占GDP比重8%,人均备仅3375元;与发达国家美国和经合组织34个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美国:2014年底,储备27.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5万亿;其中一支柱2.8万亿美元,二支柱17.2万亿美元,三支柱7.4万亿美元;占GDP比重159%,是中国32倍;人均55万人民币,是中国167倍;经合组织国家:人均储备11万人民币,是中国33倍。
三是,三个支柱“一长两短”。中国:一支柱占67%,二三支柱仅占33%;呈现出过度依靠一支柱;二、三支柱作用未发挥到位;而美国和经合组织国家养老更多依靠二、三支柱;其中,一支柱占10%,二三支柱占90%;经合组织:一支柱占30%,二三支柱占70%;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二支柱,企业年金建立门槛太高,导致企业覆盖面低,基金积累少;而企业以外各类人群未建立二支柱年金;三支柱,个人养老以自愿购买保险产品为主,“个人养老金账户”未建立;而个人储蓄性资金呈现出目标多重性、支取随意性、积累盲目性的特点,如何计算成养老储备难以判断;即便是一部分储蓄视为养老储备,但储蓄收益率太低。
三、加快养老金储备的几点建议
一是,尽快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第一支柱,尽快推进基本养老金结余、个人账户做实资金,委托优秀的商业机构进行市场化投资,实现基金尽快增值。如果我们继续按照目前3%收益率,假设每年保持增加0.5万亿新储备,一支柱到2030年累计资产只能达12.7万亿;如果采用市场化投资,假设6%收益率的情况,到2030年一支柱累计资产将到17.1万亿;两者差距4.4万亿,是现有储备3.6万亿的1.2倍。
第二支柱,逐步降低或取消目前建立企业年金在社保、盈利等方面限制性条件;扩大企业建立年金覆盖面;同时年金制度应当加快扩大到有固定收入的人群,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军人及其他固定性人群;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考虑强制实施年金制度;允许所有单位和人群都可以在额度内税前列支缴费建立年金;如果上述政策得以实施,我们按照单位缴费5%,个人缴费2%测算,按照2014年基本养老缴费数据初步测算;二支柱年金年度缴费将达6500亿,是目前年度缴费1500亿的4.3倍;其他人群未列入;再假设按照6%投资收益,年均新增 6500亿缴费测算,预计到2030年企业年金累计资产将达到25万亿,是目前整体储备规模5.4万亿的4.6倍。
第三支柱,尽快建立中国版IRA“个人养老金账户”;目前,个人延税型养老产品是最好的载体,具备养老目标明确、高稳定性、投资增值快三大特点;延税产品采取EET模式,即缴费、投资阶段免税,领取阶段征税;通过EET模式给予个人一定税前额度列支,是引导和鼓励个人养老储备的重要方式,政府应当尽快推出;按照目前测算,假设税前年度列支额度2000元,按照目前2800万人缴纳个税,预计EET模式年度规模达560亿;再假设按照6%投资收益,年均新增500亿缴费测算,到2030年EET模式累计资产将达2.3万亿。同时建议允许采用TEE模式,即缴费阶段征税、投资和领取阶段免税;也就是税后合法收入部分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增值;通过TEE模式向“个人养老金账户”缴费,将在后边第二条建议中会阐述。
二是,加快储蓄养老向投资型养老储备转变。
针对中国养老储备水平和分布状况;加快储蓄性养老资产准备(包括银行存款、活期现金、短期理财)向投资型养老准备转变;这部分资金采用TEE方式缴入“个人养老金账户”或税延账户,交由专业机构投资管理可以实现快速增值,是一个比较现实可行的途径;美国养老金管理有一个投资模型“10:30:60”;即美国人领取的100美元退休金里,个人缴费仅10元,退休前有30元的增值,退休后有60元的增值。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初步测算中国的情况,可以得出一个“20:35:45”模型;即中国人领取的100元退休金中,个人缴费仅20元,退休前有35元的增值,退休后有45元的增值;这个模型在现有市场环境下,专业机构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投资是增加养老金储备的重要途径。
就个人延税养老账户TEE模式而言,可以直接引导个人税后合法收入进入专属账户投资,利用投资复利原理实现第三支柱规模的迅速扩大。我们假设职工税后每年可以缴纳5000元,按照城镇在职职工2.5亿人测算;当年TEE模式可以实现缴费1.25万亿,按照6%收益假设,到2030年TEE模式累计资产将到 29万亿;如果再加上个人年金保险7.3万亿,EET模式2.3万亿,2030年第三支柱养老资产将达到38.6万亿,是现有整体储备5.4万亿的7倍。
综上所述:我们初步测算,到2030年中国养老金整体储备将达到82万亿,是目前整体储备5.4万亿的15倍;人均储备5.6万,是目前人均水平3375元的17倍;其中第一支柱约17万亿,第二支柱约25万亿,第三支柱约40万亿;二三支柱占比将达79%,将有效化解老龄化危机,支撑未来养老。
三是,充分发挥商业公司的作用。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养老市场的90%份额由商业公司运作;过去数十年,美国商业公司提供年化8%以上的养老金投资回报率,体现出了良好的保值增值能力。从国 内经验来看,一支柱基本养老金只求稳,未能有效增值,尽快委托商业公司投资尤为迫切;而二支柱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从2007年到2014年平均投资收益率达7.87%;同时随着第三支柱的逐步建立和加速放量;充分发挥商业公司在资产配置、专业投资和成熟精算技术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市场原则进行专业化管理,商业公司完全可以实现一、二、三支柱养老基金安全、稳定、增值。
综上所述,中国养老金储备核心在于制度建设和投资增值;需要加快第一支柱市场化投资;降低第二支柱企业建立门槛,扩大到有固定收入人群的年金建立;建立中国版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账户,即推动储蓄性养老向投资型养老储备转变。同时发挥商业公司作为养老金投资主体的作用,推动我国养老金整体储备水平快速提升;按本报告提出的建议,可计算可实现的中国养老金储备到2030年将积累到82万亿,基本可以缓解养老金不足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