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成为风靡太平洋两岸的“新宠”,从这个单词的构成看,Fintech是“金融+技术”的合体,沃顿商学院对FinTech公司给出的临时定义是: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的行业。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认为,外延可以进一步扩大,凡是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能为金融行业提供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公司,都可以称之为金融科技公司。包括高盛、富达为代表的全球顶尖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实际上也已经转型为以数据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公司。
我们看看国内Fintech公司正在如何改变金融行业。
以消费金融为例,央行数据显示,中国消费性贷款规模为在2014年已经达到15.38万亿元(统计口径不包含房贷,但包含装修、购车、耐用品消费等)。国内Fintech公司对消费金融的渗透,能够明显的感觉出两次浪潮。
第一轮是,从无到有的闯入者。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公司利用自己商城积累的用户消费数据,给用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给用户做分期。在这一轮浪潮中,基本就是大电商开发自己的客户,给他们提供消费场景,完善客户的消费体验。
本质上说,这些服务和银行的服务类似。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了电商信贷消费产品,从无到有的跨越。这也是为何,在这一阶段,银行比较敌视这些公司的原因之一,毕竟是抢饭碗的关系。
在经过第一轮浪潮后,这一两年又兴起了一场新的浪潮,互相融合。传统银行业和电商公司,既竞争又合作。两个行业互相开放各自的强项,双方由激烈竞争,演化为结伴同行。
举个例子,京东金融的白条业务要走出京东,应用场景进一步放大,覆盖校园、租房、旅游等线下消费场景,如“白条”与链家的丁丁租房、自如租房;与趣旅网、首付游;新东方在线教育、职业蛙、沪江英语(网校)、51talk;绿豆家装、居然之家旗下的居然装饰等的合作。
从封闭圈内走到开放空间,京东金融需要传统银行的助力,所以有了小白卡,这一产品将商业信用和金融信用叠加,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权益,银行也获得了更多的优质客户。
某种意义上说,京东金融摆出了最大的诚意,让银行分享自己的客户。这在以前都被认为是禁区。小白卡的试验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自2015年四季度第一张小白卡发布以来,已经有近300万用户申请,小白卡已成为信用卡行业的热点IP。
这里稍微展开一下,为什么大数据公司能够大幅提高银行的业务领域。以年轻人的信用卡为例,银行以前对年轻人群的信用卡非常头疼,一方面,他们是活跃人群,有消费潜力,是未来。但年轻人又没有信用记录,没买过房,没贷过款,银行对他们的放款额度很难把握,放多了容易抬升坏账,放少了白白错失挣钱机会。很多银行没有办法,直接变成了初次申请2000额度,一刀切的结果是银行和客户都不满意。
京东金融的介入给银行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基础。这些年轻人没房贷,但有很多网上购物记录,这些记录经过大数据分析,加上银行的部分数据,就有可能形成新的完备的信用描述。一合作,即开拓了市场,又降低了风险。加上数据互通互联,困扰银行的信用卡套现等传统痛点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指出,“消费金融市场方兴未艾,合作的机会远大于竞争。对于京东金融而言,我们连接整个行业,连接所有合作伙伴,要做一加一大于二的长期价值,并继续做开放融合的生态。”
新生态圈的打造,最终的受益人一定是用户。还是以白条为例,依托“白条”的大数据模型和信用评估体系,京东金融推出了现金借贷产品“金条”,按天计息且支持随借随还,用户体验极佳。最近,京东金融又开放了用金条还款信用卡账单的业务,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实际上,现金借贷不受消费场景的限制,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当然也适用于偿还信用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金融创新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杨东分析称,“过去银行信用现金贷款的申请门槛较高,不过,随着消费金融相关的政策利好频繁出台,现金借贷产品将会是未来各家金融机构很重视的一块业务。”
新的合作氛围打破了以前的禁忌,也打开了更大的合作空间。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将突破50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消费金融将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消费金融将借力金融科技,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融资成本来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具备风控、技术输出能力的Fintech公司将会更有价值,他们不再以提供封闭服务为目标,而成为新金融消费环境的一环。从做自家生意升级成做百家生意,将会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