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5年北京餐饮业实现销售额847亿元,连续两年收入下滑的局面得以扭转,实现了3.3%的正增长。但是,绝大部分餐饮企业仍面临着“两高”的难题——场地租金高和人力成本高,如果盈利迟缓,企业经营很快就会陷入困境。而导致上座率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硬件落后。店面设计不够人性化和个性化,内部装修陈旧粗糙,硬件配置档次较低。2、服务单调。对顾客的心理需求研究不足,提供的服务偏于大众化,项目单一,顾客缺乏选择空间。3、宣传不足。经营者缺少创新意识,缺乏品牌的宣传,逐渐被顾客淡忘。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从2014年开始,北京约有百余家大中型餐饮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冷清了很久的酒店又热闹了起来。是什么原因,把“门可罗雀”重新变成了“门庭若市”呢?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记者走访了几家酒店。
丰台区某酒店位于南四环,2014年全年餐饮营业额为900万元,酒店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从2015年3月引入“婚宴业务托管经营”模式后,将婚宴业务作为支撑销售业绩的重点策略,全年业绩为1300万元,增加了400万元。截止2016年6月已经完成了900万元,年底超过1500万不成问题。朝阳区某酒店负责人张经理介绍说:他们酒店2015年餐饮业绩650万,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将“婚宴业务托管经营”出去,不到半年营业额就达到了400万。采访期间,张经理向记者透露,最早引入“酒店婚宴业务托管经营”模式的是海淀区北三环外的一家酒店,他们的业绩提升更加明显。
当记者找到这家酒店,表明来意后,负责人王总爽快的接受了采访。王总说,他们酒店共有四层,以前除了一层为散座外,楼上三层都是包间。为了解决上座率严重不足的问题,他们尝试过很多方法,并将四楼改造成了宴会厅,专门承接婚宴,但效果并不明显,全年只接了十几场婚宴。2015年4月,他们与一家名为婚派的公司签约,将不擅长的婚宴业务托管出去, 2015年年底,婚礼签单额达到1500多万元,婚宴部分高达700多万,2016年1月至5月已签单900多万元,超过去年已无悬念。
“婚派”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酒店将宴会厅交由“婚派”托管能提升经营业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婚派”集团高级副总裁任丽如女士、婚礼堂执行总裁李楠先生。据任总介绍,“婚派”是一家“婚嫁+互联网”企业,成立至今不到两年,是北京最大的婚宴业务运营公司。目前托管宴会厅200多个,覆盖北京不同星级的酒店,累计服务新人超过2500对。
集团高级副总裁任丽如告诉记者,“婚派”异军突起并非偶然。公司的百余名婚宴销售员和婚礼策划师,绝大部分具备五年以上婚嫁从业经验,标准化流程和标准化服务,让新人拥有更好的体验,为酒店提升了婚宴服务的品质。
随后记者采访了“婚派”婚礼堂业务执行总裁李楠先生,李总透露:婚派赢得酒店信任,主要靠七大法宝。李总说,“酒店婚宴业务托管经营”是具有较高行业壁垒的模式,基于团队多年行业深耕,才有了现在的产业整合及创新突破。首先,婚派会与酒店签署对赌协议,如果不能完成目标业绩,婚派将如约赔付,这让酒店在业绩上有了安全和保障。第二,婚派会出资对酒店宴会厅适当改造,安装声光电等高科技设备。第三,婚派为新人提供综合品类服务:婚纱、礼服、甜品、彩妆、鲜花、珠宝、家具、家电、家纺、妈妈装、喜酒喜糖、喜品等一应俱全。第四,婚派销售人员驻场,减少酒店人员开支,减少酒店运营成本。第五,婚派更懂得婚礼行业精准投放,减少酒店无效推广费用;第六,降低宴会厅损耗,比如原来一家酒店一年可能与20家婚庆公司合作,每个婚庆公司的作业流程无法标准化,导致宴会厅的墙体、设备、电费等损耗过高。第七,拉动酒店其他收益,由于婚宴为本地化客户,火爆的宴会厅带动了散客的流量,酒店会议、康体等板块收益自然水涨船高。
据了解,婚派并不属于第三方电销平台,不靠为新人推荐商家而赚取本该属于新人的优惠;婚派提供的“一站式婚礼筹备平台”,正在逐步完善产业链,最终通过打造婚派家族,为新人提供真正的便捷和最终的线下价值服务。新人不再面临数十个不同供应商,彻底杜绝诸多隐性消费。
除婚宴、婚庆、婚纱等外,婚派已经与多家知名品牌确定了相关细分领域战略合作关系,分别以不同的合作模式,为新人提供婚房设计、爆款家具家电以及结婚贷款解决方案,真正为新人的幸福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和保障。
目前,北京部分餐饮企业店面上座率提升缓慢,尚未达到北京餐饮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保持着较高的上座率,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中从容获利。这说明餐饮业经营者,谁能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需求,谁提供的服务更能令顾客满意,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反之终将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