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一张照片,或许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经典一幕——著名导演冯小刚和华谊兄弟执行总裁王中磊肩并肩站在一起,面对着显示屏上节节高升的股价,笑得合不拢嘴。那是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上市第一天,“明星股东”冯小刚身价超过两亿。
5年以来,国内多家影视公司在A股“扎堆上市”,超过50位明星成为上市公司或是拟上市公司的股东,明星们入股影视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连日来,娱乐资本论试图梳理中国的“明星股东发展史”,发现上市公司的股份并没能买来明星们的“忠诚”,一些拿到股份的明星照样跟公司解约,而另一些明星则同时持有多家影视公司的股份。
“明星股东”现象也几乎成了“中国特色”。
在香港、日韩或是美国好莱坞,由于娱乐业版图早已呈现出“巨头垄断”的格局,演员们要想影视公司的股东,这样的可能性少之又少。
“如果中国只有几家大的集团公司做影视,明星的片酬就会立刻被控制住,更是很难出现明星股东的现象。”影视投资人曹海涛说:“但目前的情况是,煤老板、地产商、怀有影视情结的企业家、想要转型的创业者都纷纷涉足,蜂拥而来的资本抬高了明星的身价,也让明星日益成为公司的稀缺资源。
随着越来越多明星股东跟公司解约,资本市场如今对于影视公司的判断已日趋理性,“不能光看明星股东,更要看公司管理层对于明星的管理能力”。
明星受益A股“造富机器”
中国的“明星股东”现象始于华谊兄弟,这家公司曾在人才流失的问题上吃过亏。
2005年,原华谊经纪公司总裁王京花曾带领陈道明、夏雨、胡军、刘嘉玲等大批艺人离开华谊兄弟,当时媒体报道曾经夸张地称此为“地震”。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作为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之一登陆资本市场,公司股东不仅包括王中军王中磊,还有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等十多位导演和明星。
不久之后的一个颁奖礼上冯小刚说:“我会在这个公司干到底,我会跟着王中军干到底。”他还不忘推销华谊兄弟的股票:“如果在座的有华谊兄弟的股民,我告诉你们华谊兄弟的股票可是很值钱的,绝对有投资的价值。”
两年后的2011年,光线传媒上市,作为一家以电视节目制作起家的媒体公司,光线旗下主持人谢楠、柳岩、大左(人称“光线三宝”),以及常索妮、达娃卓玛都获得了公司股权。
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是中国娱乐业的两家龙头企业,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明星股东”几乎成了影视类上市公司的“标配”。
我们梳理发现,5年来,A股上市的影视公司已缔造了至少50名“明星股东”,他们包括冯小刚、陈凯歌这样的名导演,邹静之、于正等“金牌编剧”,人数最多的要数演员们,这里既有唐国强、王姬等“老戏骨”,也有孙俪、赵薇、范冰冰、吴秀波等当红明星,还有李易峰、贾乃亮等新生代艺人。明星们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收益,多的达到上亿元,少的也有上百万元。
投资回报率高达几十到上百倍
回顾2009年以来明星股东持股成本,发现这些股东入股价格大多非常低廉,某种程度上有着股权激励的性质。
今年6月25日,艺人贾乃亮、李易峰入股欢瑞世纪,他入股的价格仅为每股2.5元,而此前的股权转让中,欢瑞世纪的股价已达每股25.35元。贾乃亮20万元的出资额,至少能换来200万元以上的回报。
孙俪曾是海润影视的股东,海润影视借壳上市之后,她将持有申科股份701.62万股,按照申科股份上周四的收盘价,孙俪的持股市值将达1.7亿元,相比之下,她在2012年的入股成本仅为914.40万元,投资回报近20倍。
2008年,黄晓明以3元每股的价格购入了180万股华谊兄弟股份,共出资540万元。张涵予、罗海琼等一众明星也于华谊兄弟第二次增资扩股时以每股3元的成本价入股。华谊兄弟上市首日,收盘价为70.81元,黄晓明身价过亿。
当有人质疑明星购股是“半买半送”,华谊兄弟董秘胡明曾表示,这是影视公司为激励和挽留签约明星,同时利用明星效应刺激市场关注和投资热情的策略。“股权关系就是血缘关系,在明星成为股东之后,他的身份转换了,他变得更关心公司和经济。他是在为自己卖命、打拼。”胡明说。
公司股份,买不来明星的“忠诚”
胡明口中的“血缘关系”,有时并不牢固。
2010年,华谊兄弟曾爆发过一场“解约风波”,周迅合约期满与公司解约,公司股东李冰冰、黄晓明也被传出将与华谊解约。一时间,华谊兄弟面临舆论的压力。华谊兄弟方面曾表示:“前五名艺人加起来的收入也只占公司的5%,艺人去留对公司影响不大,所以艺人解约不该在《上市公司重大事项披露办法》之中。”
最终,持有华谊兄弟180万股的黄晓明,决定与老东家“分手”。他于2011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类似的,持有华谊36万股的李冰冰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此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冰冰称,“会以其他的方式继续与华谊的合作关系及情谊”。
在演艺圈,这样的情况已屡见不鲜。
陈小艺是大唐辉煌的股东,但她的经纪约并不在大唐辉煌,而是在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公司,杜淳持有强视传媒的股权,但其经纪约在华谊兄弟。
“任何一个人都是绑定不了的,也是留不住的。”影视投资人曹海涛说:“只要一家公司是以人才为主体,就必然会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曹海涛曾投资大唐辉煌、强视传媒、东方天星等影视公司,以及莫言的签约公司精典博维文化。在他看来,“明星股东”的存在,只能说是让明星与公司之间,建立了更好的 沟通关系,假如我是你公司的股东,可能沟通起来可能更用心,但要想签署排他性的合作协议,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不太现实。
一些明星同时持有两家公司股份
解约门之外,一些明星还同时持有两家上市公司的股权。
2010年,华策影视上市时,金牌编剧邹静之成为公司股东,持有华策影视21万股,然而今年幸福蓝海预披露时,邹静之的名字又出现在了这家公司股东名单里。幸福蓝海的招股书显示,邹静之持有公司93.15万股股票,占股0.4%。
曾扮演新版“潘金莲”的孙耀琦,也同为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东。
2013年,长城影视借壳江苏宏宝登陆资本市场,资料显示,孙耀琦在2011年9月以每股15.5元的价格入股,长城影视借壳之后,江苏宏宝连续拉出12个涨停,孙耀琦身家超千万。
就在今年7月,泰亚股份宣布收购影视公司欢瑞世纪,这时人们发现,孙耀琦还是欢瑞世纪的股东,曾在今年6月以25.35元的价格入股20万股。
在邹静之、孙耀琦之外,此前文中提到的杜淳,也同时是强视股份和欢瑞世纪的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明星股东甚至与上市公司之间鲜少合作,为何有机会入股甚至引媒体质疑。
吴秀波入股幸福蓝海就是这样的情况。资料显示,吴秀波2011年入股幸福蓝海,当时他唯一一部比较红的作品是电视剧《黎明之前》,但这部剧的制作方是华录百纳,并非幸福蓝海,在入股之后,吴秀波相继拍摄了《请你原谅我》、《心术》等电视剧,以及电影《北京爱上西雅图》,但这些作品都不是幸福蓝海出品。
“明星股东”成“中国特色”
在高额的片酬之外,明星们同时在资本市场的“造富机器”上赚取丰厚收益,这样的现象或许是“中国特色”。
影视投资人曹海涛说,在香港影视行业,明星就像是公司的赚钱工具,成本被控制得非常合理。一部电视剧中演员成本不可能像大陆这样,达到一部戏的近50%,甚至更多。对于他们来说,成为公司的股东,这样的可能性更是少之又少。
在美国,好莱坞六大片商几乎垄断了主流影片市场,这些公司都有悠久的历史,明星们想要成为迪士尼、华纳兄弟、派拉蒙这些公司的股东几乎是难上加难。
曾有媒体梳理好莱坞明星的投资生意经,发现碧昂斯、莱昂纳多、威尔史密斯、贾斯汀比伯等艺人均有产业投资,但基本都是投的一些时尚品牌或是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公司。
但对于中国而言,影视行业是一块新兴的市场,仅仅在浙江横店,就有大大小小的上百家影视公司,其中15家公司已先后通过并购、借壳、IPO等方式与资本市场“亲密接触”。在这些公司中,不乏“明星股东”身影。
“如果中国只有几家大的集团公司做影视,明星的片酬就会立刻被控制住,更是很难出现明星股东的现象。”曹海涛说:“但目前的情况是,煤老板、地产商、怀 有影视情结的企业家、想要转型的创业者都纷纷涉足,蜂拥而来的资本抬高了明星的身价,也让明星日益成为公司的稀缺资源。
豪华的明星阵容,的确帮助国内一些影视公司收获了更高的资本溢价。华谊兄弟上市时,实际募集资金12亿元,但有高达1928.61亿元的资金欲申购公司股票,创下当年创业板申购资金的最高纪录。
上海一家券商的文化产业分析师说,影视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人,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有很多明星、导演作为公司股东,作为券商,会觉得公司在人才储备方面比较有优势,无形中会提高对公司的估值。
但随着越来越多明星股东跟公司解约,资本市场对于影视公司的判断已日趋理性。
北京的一位文化产业分析师表示:“判断一家影视类上市公司的好坏,不能光看明星股东,更要看公司管理层对于明星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