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蟹效应还不只出现在港股市场。2007年8月,《大时代》在美国无线卫星电视播放,其间道琼斯工业指数在6个交易日狂挫1202点;3年后的5月10日,《神医大道公》在央视首播,次日沪指即创出当月第二大跌幅,深成指更果断刷新年内新低。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什么是“丁蟹效应”?通俗来说,就是每当郑少秋演出的电视剧或节目播放时,股票市场都会暴跌。你不信?本月21日,郑少秋的新剧《心战》将在香港无线推出。上周末电视热播郑少秋玩千面人的预告片,周一港股收市时,恒生指数狂泻549点,创年内单日最大跌幅,截至5月10日,港股恒生指数连跌四天,累计跌幅近4%。
“10倍”的魅惑
郑少秋向来被香港股民视为“股患”,每当他有新剧播出港股必定暴跌且屡试不爽。
故事还要回溯到1992年10月,当时他主演的电视剧 《大时代》播出,剧中他饰演的丁蟹在股票还是熊市时借助抛空恒指期货而牟取暴利。但哪想到,在电视剧播出后,恒指一个月跌幅竟超过20%,达到了一个熊市标准。
丁蟹效应还不只出现在港股市场。2007年8月,《大时代》在美国无线卫星电视播放,其间道琼斯工业指数在6个交易日狂挫1202点;3年后的5月10日,《神医大道公》在央视首播,次日沪指即创出当月第二大跌幅,深成指更果断刷新年内新低。面对“丁蟹效应”,郑少秋本周笑言称,股迷大可在新剧播映期间抄底赚钱。
事实上,决定是否抄底港股,最关键在于其估值是否足够便宜,但这正好也成了某些专业人士的困惑之一。
申银万国(香港)联席董事王雅媛就评论道:“按数据(恒指历史市盈率)来看,应是买的时候。即使不买,也不应该清仓。但偏偏股价是越来越低。”
恒生主板过去的市盈率大部分时间都在10倍至25倍间波动,其历史上的最低点发生在1982年,当时正值中英就香港回归谈判之际,恒生指数平均市盈率在当年11月跌至5.57倍。
记者经过粗略统计发现,恒生主板市盈率低于10倍的主要时期包括: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衰退,股市遭受重击,恒指市盈率在1974年9月至12月间跌至7-9倍;1983年,中英谈判陷入僵局,恒指市盈率当年全年徘徊在7-8倍;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恒指市盈率当年9月至12月间跌至9倍;1997-1998年,亚太金融风暴背景下,恒指市盈率由1997年7月的19倍跌至1998年8月的8倍;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扩大,恒指市盈率从2月的全年最高值18倍跌至12月的8倍。不过,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3月,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破灭,尽管恒指市盈率从2月的全年最高值26倍跌至12月的12倍,但全年依然坚守在10倍以上。
然而,始自2011年4月的一轮暴跌最终还是令港股市盈率变成了个位数。去年9月,恒指市盈率跌至9倍,有“中国女股神”之称的刘央旗下的西京投资更是在9月进行大举抛售,基金原先持有的12只股份均被清仓,一股未留。
当时市场纷纷议论,已跌至10倍以下的港股应该非常有吸引力。有分析人士就表示,料港股市盈率1年内回归11倍合理值。然而,市场后续发展实在令人沮丧,此后的恒指市盈率一直徘徊在9-10倍左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恒指市盈率再度跌破10倍至9.71倍,逼近过去两轮危机底部。
更接近底部
那么,我们能否就此判断,港股正在接近一个大的历史底部?
辉立投资咨询资深银行研究员陈星宇表示,单纯以估值看,港股确实正处于一个相对的底部,但这并不绝对。首先以大盘来看,经历了从去年10月以来的大幅反弹后,近期仍将处于调整中。其次从外围看,欧债前景并不明朗,在风险因素稳定前,港股都不大可能大幅反弹。比较肯定的是,港股接近大底部的概率较大,上行空间也较大。至于牛市什么时候到,现在还说不清楚。预计恒生指数短期还有5%的下行空间。
目前港股的成交量可谓清淡,这一点从港交所的财报即可窥见一斑。本周一,港交所公布了1季度业绩:截至3月31日,港交所实现净利润11.4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7%。而净利润下跌主要就是受到交投萎缩的影响。一季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港交所现货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较去年同期减少17%,仅632亿港元;衍生产品市场平均每日成交19.5万张期货合约及29.9万张期权合约,整体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而在刚刚过去的4月,情况更进一步恶化,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港交所现货市场日均仅成交602.5亿港元,较一季度日均成交额进一步减少近5%,同时较去年同期萎缩21%。
“中等市值的股票还会下跌10%-20%”,丰盛金融资产管理资深研究员卢志威告诉记者,“由于希腊还会大选,增加了新一轮金融危机风险,恒生指数预计还将下跌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