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股份获注曹妃甸千万吨级钢铁资产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为京津冀供淡水
在停牌近4个月后,首钢股份于上周公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按照该预案,首钢股份拟置出其贵州投资100%股权并置入控股股东首钢总公司持有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首钢京唐)51%股权。预案显示,贵州投资100%股权评估作价5.37亿元,京唐钢铁51%股权评估作价102.55亿元,差额部分由首钢股份以现金方式进行补足。
据了解,作为首钢搬迁调整的重要载体,地处河北唐山曹妃甸的首钢京唐不仅是国内第一个临海靠港的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也是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钢铁项目。
自一期工程于2010年6月26日竣工投产后,首钢京唐迅速在市场上攻城略地。资料显示,首钢京唐的产品定位于高端精品板材,已形成以高强钢、管线钢、薄规格集装箱板为特色的热轧产品系列及以镀锡板、汽车板、家电板、专用板四大类为代表的冷轧产品系列。截至2015年6月份,京唐公司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家电板22.98%,行业排名第一;车轮钢30.3%,行业排名第一;高强钢26.12%,行业排名第一;集装箱20.11%,行业排名第一;汽车板7.44%,行业排名第六。
这种异军突起也体现在这家钢企新贵的经营业绩上。近年来,钢铁行业持续低迷,钢企净利下滑乃至亏损已常态,但首钢京唐经营业绩却逆势飘红,2014年全年盈利1.23亿元,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此外,据《证券日报》记者自首钢京唐处获悉,首钢京唐正在推进二期工程,总投资将达到435.46亿元,占用海域为10.1平方公里。首钢京唐二期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重点项目,也是首钢京唐进一步做大做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钢铁厂的重要举措。首钢京唐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产能将达到铁水1789万吨/年、钢坯1910万吨/年、钢材1813万吨/年,年生产能力单体钢铁厂国内最大,世界第二。
值得关注的是,钢铁行业历来被认为高排放高污染,环保设施投入相对较高,加上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规划》的实施,对钢铁企业的环保要求更高,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很多钢企在环保压力下成本大幅增加。在这一大背景下,首钢京唐打造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也成为当下钢企绿色转型的一个经典样本。
据首钢京唐公司党委副书记顾章飞介绍,首钢京唐按照循环经济构建的全流程能源转换体系,实现了余热、余压的高效能源转换,构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如公司利用沿海优势,应用热法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日产5万吨淡水,并年产4200万吨浓盐水,同下游制盐产业形成了产业链;遵循“能源梯级利用”原则,实现了汽—电—水的大循环,年发电量达到3.4亿度。
“我们在做好钢铁主业的同时,也将成为一家服务型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顾章飞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据首钢京唐方面透露,目前,公司形成的循环经济体系正在发挥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将凭借其专利海水淡化技术,有机会开拓更大海水淡化市场,解决京津冀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淡水资源缺供问题。而首钢股份在此次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中亦表示,此次置入首钢京唐有利于上市公司进一步集中和强化主业,形成协同优势和品牌优势,同时打造海水淡化、循环经济等新产业,改善和提升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