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击假酒,按照此前的约定,八家企业将在宣言签署的两个月内,确认1到2种影响力比较大,销售数量大,市场占有率高、假冒行为集中的主导品牌作为先行公开的产品。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中广网北京5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年2月21日,在国家质检总局指导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8家白酒骨干企业签署自律宣言,共同承诺“两公开”:即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公开假冒产品产销商名单和案件查处情况。如今,约定时间已过,我们来关注他们是不是言而有信。
为了打击假酒,按照此前的约定,八家企业将在宣言签署的两个月内,确认1到2种影响力比较大,销售数量大,市场占有率高、假冒行为集中的主导品牌作为先行公开的产品。这八家酒企分别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江苏洋河、汾酒杏花村、郎酒、剑南春和水井坊。如今约定公开销售信息和经销网点的时限已经过了10多天了,此前有媒体报道,各个酒企的履行情况并不好。
记者查看了八家白酒企业的官网发现,他们的确没有完全兑现当初的承诺。首先虽然各大酒企都在官方网站上做了信息公开的栏目,但是主要公开的都是销售网络的内容,仅仅有五粮液公布了2012年52度五粮液和39度五粮液市场供应量为1万2千吨,贵州茅台在官网上公开了没有说明年份的53度的贵州茅台和53度的茅台王子酒在国内经销商网络的年销售量。除此之外,其他酒企都是只公布了销售网络。
而且在已经公开的内容中,像郎酒仅仅给出了各个片区负责人的电话和他们直营店的信息,没有具体的经销商网点的电话;剑南春也只有各片区负责人的电话;洋河方面只看到5月4日新设立的经营者信息和经销商信息的栏目,但是点开以后空空如也。
对于这样打了折扣的履行承诺,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传统渠道销售为主的白酒而言,这些关键信息其实涉及到他们一定的商业机密,一旦详细公开,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和不必要的麻烦,对于一些上升期的酒企,不利于他的市场竞争,也将影响他未来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再加上约定的承诺中并没有对相关指标进行明细化的要求,也没有做出相关处罚的决定,所以很多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选择不公开或者只做表面文章也是必然的。也有人认为,虽然酒企们对于两公开涉及的内容没有做到全部的履行承诺,但是也已经在向这方面迈进,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这种公开本身也需要一个过程。
白酒 “两公开”
近年来,白酒行业特别是知名企业品牌一直为假酒泛滥所困扰,广大消费者更是深受其害。尽管政府监管部门不断加大打假治劣力度,企业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打假维权,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各自为战,关键信息不能共享,致使各项打假维权工作常陷于被动。
“关键信息”是指那些被认为是属于企业商业机密的信息,比如销售渠道、网点、供应量等。在许多企业看来,如果这些信息公之于众,会让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然而,将信息机密化制造的层层翳蔽,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保”,却也让制假售假者找到了发财之机和隐身之所。现在,这些企业饱受假冒之苦,已经开始认识到,造假者就像寄生在自己身上的虮虱,而要想清除这些害虫,必须将自己裸露出来,接受药物和阳光的杀虫消毒。
于是,成立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牵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机制,实现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已成为众多白酒骨干企业打假维权的共同诉求。不久前,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下,白酒骨干企业(首批)向社会公布打假维权行业自律宣言,承诺定期通过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网站,将“企业指定销售真酒的渠道、网点和供应量向群众公开”,及时将“执法部门查处的针对本企业的假冒产品生产经营者名单和案件查处情况向社会公开”。(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