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也是人员流动的热闹时节。然而,在过去一年中,很多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经历的估值缩水和股价下跌,使“账面浮亏”变成“切肤寒意”。公司进一步吸引人才缺少了重要砝码,企业内部的股权激励制度也变了味。
配额送股吸引力削弱
一般来说,为了吸引人才,能让员工分享业绩,与公司共同成长,很多上市公司招聘的时候,都会抛出送股票、配期权,或者员工股票购买计划。但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这些股权激励的惯用方法,在中概股遇冷的清淡行情下,变得越来越不吃香。
“公司开出了为期4年、每年送500股的聘用合约条件,但我对这家公司股价在未来能否大幅上涨有点信心不足。”海归软件高级工程师刘先生谢绝了近日拿到的一家在美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聘用合约。
该在美上市公司尽管至今没有遭受到任何机构的做空袭击,但在2011年,由于中概股市场人气遇冷,交投活跃度下降,股价从年内高点也下跌了50%左右。
“看上去好像现在处于低位的股价,是给未来预留了很大的上涨空间,但我不觉得中概股危机会在短期内过去。”刘先生透露,公司送的股票锁定期为1年,也就是说1年后才能抛售,“我估计美国投资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对中概股的信心。”
这类股权激励方式是送有限股权,即RSU(Restricted Stock Unit),国内俗称“干股”,个人不需要任何资金投入,通常以逐年配额发放的形式打入个人券商账户,最后收益就是股票的市场价值。
资深猎头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上市公司在聘用合同中打包送股,降低了实际支出的人力工资成本,但也意味着股价的市值浮动,和员工实际收入直接挂钩了。理论上如果该上市公司质地优良,盈利有爆发增长的可能性,那么在股价低位时接受送股,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总的来说,风险较大。
期权激励效应渐失
历史上,美国微软曾经被人羡称“低工资、高股权”,批量创造了很多百万富翁。但如果股票市价已经跌到期权价以下,那么所谓期权制度也就失去了本身应有的“激励效应”;或者说,期权致富的必要前提是这家公司本身要像微软一样优质。
据本报记者了解,包括优酷、土豆、酷6在内的很多这两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为了吸引人才,都给员工配送了数百或上千股的股票期权(Option)。
按照惯例,期权定价是按照配送时的市价为标准。期权最后的收益是行权时按市价卖出股票和期权配给时的价格差,如果股票市场价格低于期权配给价格,收益为零,不计损失。
这意味着,随着约90%左右的在美上市中国公司股价在2011年跌至历史低位,当前绝大部分中概股公司的股票期权,都可能已经失去了实际价值意义。
摆在一些手中尚握期权的在职员工面前的选择非常现实——等待股价回升再套现期权,或者干脆放弃。某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员工对本报记者坦言:“现在公司股价仅2美元左右,而手头期权成本价超过了4美元,加上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公司产生信任危机,很难对股价翻倍反弹上涨抱有很强信心,更别提指着期权套现赚钱。”
“因为股价一路走低,再也没有高过期权配给时的价格,根本没有套现价值。”一位曾就职某在美上市中国视频网站公司的中层管理员工对本报记者表示,2011年底当他有了待遇更好的工作机会时,就直接放弃期权,离职跳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