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各地区完成2012年全国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30万套的任务,近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2012年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660亿元人民币。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保障房建设将成为今年余下时间中央财政投资的主要领域。
为支持各地区完成2012年全国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30万套的任务,近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下达2012年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660亿元人民币。
按照5月24日的相关公告,这笔专项资金首先按区域划分。东部地区120.3亿元,占18.2%;中部地区250.7亿元,占38%;西部地区289亿元,占43.8%。而该项资金将专项用于补助政府组织实施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包括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的资本金等开支。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公租房建设力度在逐年加大,中央政府的公租房补助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地方执行保障房的建设量”。
中西部倾斜力度加大
财政部、住建部的要求是,5月31日前将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下达市、县财政部门,由市、县财政部门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并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市县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合同约定的期限和项目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均衡预算拨款,保障预算执行进度,确保项目资金需要。
事实上,早在此之前,已有多项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下达,目标聚集于中西部地区。“西部的青海,中部的安徽、陕西在此之前已分别下拨10多亿元、100多亿元、30多亿元,为的是让相关项目不要停工,加快建设。”财政部综合司一位知悉相关统计结果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今年以来,国家财政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向中西部倾斜的力度。5月18日,财政部、住建部下达今年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212亿元。其中中部地区106.1亿元,占比50.1%;西部地区64.9亿元,占比30.6%。同日,2012年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下达,105亿元总额里,中部地区57.4亿元,占54.7%;西部地区42.2亿元,占40.2%。
相较而言,中西部省份的公租房建设任务小于东部省份,配套资金却占比较大。比如,安徽省今年计划建设18.7万套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向其下达公共租赁住房专项资金63.2亿元。究其原因,“因为这些省份的省本级和市县本级财政的配套能力较弱。”前述财政部综合司人士表示。
公租房成保障房体系重点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目前,中央已下达地方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2083亿元,其中第一批补助资金(454亿元)在今年2月就已下达到各级地方政府。而2011年,中央共下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1526亿元。
在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计划下,公租房占保障房的比重在逐年增加。据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琳统计,2010年,全国计划新建公租房40万套,占590万套保障房任务的约7%;2011年,全国计划新建公租房220万套,占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的22%;到了2012年,全国计划新建公租房230万套,占700万套保障房计划的约33%。
陈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虽然公租房的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因公租房相比两限房和经济适用房,主要是不能出售,资金的回收只有通过租金来实现,因此,“对于地方政府及建设单位的资金要求较高,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很难充分发挥出来。”
事实上,地方政府的压力不仅在于房地产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减少带来的配套资金难题。此前,曾有广深两地保障房建设官员向记者表示,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缺口并非最大问题,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可通过出售部分产权收回资金,相关土地整理甚至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但大建保障房直接是对地方政府储备土地的占用,地方政府可能“被迫”将原计划商品房用地转为保障房用地,这会直接影响商品房用地的供应以及地方土地财政收入。
社会资本热情渐高
即便融资遇到重重困难,保障房也已成为一项浩大工程,正强力推进。据住建部官方网站5月22日消息,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已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28万套,基本建成150万套,完成投资2470亿元。
与中央财政的直接补助并进的,有国债、地方债以及政策性银行的积极探索。“2011年,顶着地方债务整理的舆论压力,中央政府仍代理发行了共计504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房安居工程的地方债,占中央代发地方债总额的四分之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对保障性住房的贷款已经连续两年占到同业保障房贷款新增额的近一半。”
2011年以来,对风险关注最高的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也作为保障房建设的重要投资开始介入。其匹配点在于,“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沉淀了庞大的相对静态的资金,而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期限一般比较长,特别是公租房,两者在周期上的匹配度很高。”戴德梁行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行业分析师倪良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保障性住房属于债权投资,与股票、债券类资产的特点不同,有利于增强公司资产组合收益的稳定性。
在深圳,随着保障房建设计划的持续推进,计划框架内的各类资源配比也出现随行就市的调整,随之,出现了各类社会资本介入的较好机遇。“保障性社区的周边配套设施——商场、学校、医院等往往需要较长的建设过程,但目前政府正着力加速推动。而且,在部分项目中尝试调高商业物业面积,这些部分的租金等收益对于一些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甚至房地产开发商,已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倪良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