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两大标杆房地产开发企业最近的大动作,引发业内关于房企积极突围的猜想。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国内两大标杆房地产开发企业最近的大动作,引发业内关于房企积极突围的猜想。
5月14日,万科发布公告斥资10.79亿港元收购香港南联地产73.91%股权,进行国际化尝试。但业界猜测万科将以南联为商用物业发展平台,借机进攻商业地产。
一周后,万达集团26亿美元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100%股权,变身全球最大院线运营商。除商业地产外,万达在文化产业的扩展速度可见一斑。
而湖北本土房企也正在谋变,不少房企不盖房子改挖矿,涉足影视圈或足球。无论是产业布局、主攻方向调整、核心竞争力聚集等,都可以清晰看到房企谋求变化的脉络。
作为业内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精神偶像,万科进军商业地产并非空穴来风。
2009年11月万科总裁郁亮高调宣称:万科未来将加大持有型物业的储备。18天后,万科珠海宾馆项目启动,被视为万科进军商业地产的“第一枪”。
去年6月万科在深圳一天推出了三大商业产品,第一次系统介绍进军商业地产的路线图。郁亮表示,住宅依然是万科的主业,近期商业地产不会超过10%,未来两三年会升至20%。
此次万科斥资10.79亿港元收购香港南联地产73.91%股权,颇耐人寻味。由于南联物业在港主要资产为持有收租物业,在万科完成收购后,该在港物业将直接成为万科的新增土地储备,这也意味着万科在境外的地产开发迈出了启程的一步。业界猜测万科收购南联的股权更多的是为大举进驻商业地产做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自调控以来谨慎拿地的万科“坚持宁可错过,绝不拿错”的原则,但在商业用地上出手大方。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仅在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万科分别在上海、成都等地一口气吃下了7幅纯商用地块。不过,目前万达在武汉尚无商业地产动作。
在王石时代,万科是以打造纯住宅为主,而在郁亮接手后,由“住宅专一化”向“多元化”转移,商业地产或为重要的一环。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万科多起中高层离职来看,万科正经历着“转型之痛”。
万科大举进军商业地产?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万达深谙其道。
曾经在商业地产独领风骚的万达集团现有的产业架构中,共分为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百货业和酒店业五大体系。
万达集团老总王健林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看重的是最难挣钱的文化产业,2012年文化产业收入大概会达到200亿,其标志性的“文化旅游地产”模式,放在武汉“试验”。
万达集团在国内外收购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随着5月21日,万达集团和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公司签署并购协议,万达集团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
王健林称,海外发展将采取并购和直接投资两条腿走路,主要围绕万达相关业务在文化、旅游、零售三个产业进行,万达的目标是到2020年,占据全球电影市场约20%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国内院线建设在近几年也是突飞猛进。公开资料显示,万达院线是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在全国有86家影院,拥有730块银幕,占有全国15%的票房,公司计划到2015年开业200家影院。
万达的“雄心壮志”引起了更多院线的忧虑,他们担心万达的快速扩张造成“一家独大”局面。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资本运作、大规模兼并重组时代到来,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是一个好事情。与房地产行业处于严厉的调控中不同,文化产业近年备受政策扶持,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万达剑指行业第一
本土房企积极谋变
与标杆房企转型一样,武汉本土房企也开始积极谋变。
人信地产是本土房企转型商业地产的代表,推出自有商业地产品牌“人信汇”城市综合体,包括汉阳人信汇、武胜人信汇和荆州人信汇三个项目。南国置业、长城建设等也开始了住宅+商业的模式转型。
中珠控股(注册地在潜江)和中茵股份(注册地在黄石)两家上市房企则开始开展与矿业有关的业务。去年5月,中珠控股公告增加经营范围,进行矿产资源的投资、开采等业务。
今年3月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茵股份称,与青海明胶协议,拟出资580万元收购青海明胶所持西藏泰达厚生医药有限公司55%股权,试水医药行业。仅8天之后,该公司又宣布“涉矿”——拟与全资子公司中茵置业合资成立西藏中茵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拟设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中茵股份以自有货币资金出资9900万元。
事实上,企涉矿只是转型突围的方式之一,凯乐科技近来力推黄山头白酒业务;武汉控股拟以旗下污水处理业务,置换武汉控股原有的房地产业务。
乐居研究人员介绍,武汉本土房企开始转型同时,一些主业务不在房地产的企业开始“跨界”。有的是原先经营酒店业、百货业、汽车业的,也有很多是拥有国企背景的“不差钱”企业。如宝丰路核心商圈一处楼盘,其开发商是主业做铸铁管的央企;新华路一高档写字楼的开发商则是主营水利水电的大国企。
新入市的房企中,还有一部分是房企联合成立的新公司。如统建集团和百步亭集团联合,协力开发商业、住宅项目;地产集团和南国置业也联合成立了新的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