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厦大四位平均年龄89岁的教授,昨日获得厦大“分量”最足的奖项——“南强杰出贡献奖”,每人获得奖励20万元。这四位获奖者分别是田昭武、唐崇惕、邓子基和潘懋元。他们当中,最年轻的85岁,最年长的94岁。
“南强杰出贡献”去年首次颁发,授予厦大最资深教授,去年两位获奖者年龄最大的99岁,平均年龄95岁。当然,年龄并不是这些老教授获奖的理由,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 他们终身与厦大为伴——毕业于厦大,长期为厦大服务,并在各自领域卓有成就。
链接
老教授的趣味人生
保持一颗童心
打斯诺克“赢”过丁俊晖
田昭武
87岁,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田昭武被认为是“驾驶”着理论、应用、研究方法和仪器“三套马车”纵横学术领域。厦大的颁奖词说,他始终保持着科学家的一颗童心。田昭武到外地出差时经常会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是玩具。
田昭武是斯诺克的爱好者。斯诺克台球“神童”丁俊晖到厦大时,人们撮合他与田昭武过了几招。田昭武过招后得意地告诉学生:我今天当了丁俊晖的“粉丝”。两人比赛,据说是田昭武赢了,不过,田昭武说,当然是丁俊晖让我的。
从2009年起,每年春节前夕,厦大校园网都会发布一则消息:化学化工学院知名教授自己拿出6000元,资助12名寒假留校困难学生。这位知名教授就是田昭武,他要求匿名。
田昭武的儿子田中群也是中科院院士。
“女汉子”深入疫区
抓2000只老鼠解剖
唐崇惕
85岁,中科院院士、寄生虫学家。
85岁的唐崇惕是名副其实的“女汉子”,这位研究寄生虫的女科学家曾经检验蚂蚁、解剖蜗牛、捕捉老鼠,她还因此被称为“科学的候鸟”——按季节有规律地奔波于各地。
和寄生虫打交道,这一工作的艰苦性可想而知。上世纪70年代,唐崇惕带着器材,深入疫区研究寄生虫。为获取真实的标本和数据,有时一个夏天一个人就得检验数万只蚂蚁,解剖数千只蜗牛,证明它们是否感染上吸幼虫。有一次,她从呼伦贝尔草原捕捉了2000多只老鼠,进行解剖。
唐崇惕的父亲唐仲璋生前也是中科院院士,也是从事寄生虫研究。
早年学“飞机制造”
敢摸“老虎屁股”
邓子基
91岁,财政学家。
被人称为“笑呵呵的弥勒佛”的邓子基其实是在“苦水里泡大”的,这位福建沙县人自幼失去双亲,他靠着打工的钱和奖学金上了学。1943年高中毕业,邓子基先在交通大学读了3个月的飞机制造专业后,“弹尽粮绝”后,得知政治大学包吃包穿,毕业后还包分配,他转而投奔政大,就读经济系的财政专业,自此走上为国家理财的道路。
上世纪80年代,邓子基受命进行福建物价调查,那时是计划经济,市场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邓子基在最后的调研报告中,大胆地提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第一规律。他的报告被送给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项南批示:这位教授敢摸“老虎屁股”。
76岁还在做俯卧撑
一口气能做20多下
潘懋元
94岁,高等教育学家。
要问94岁的潘懋元教了多少年的书,他习惯性地眨着眼睛说,我的年龄扣去15吧。潘懋元15岁初中毕业后,就在家乡小学当老师。他的教师生涯自此“绵延不绝”——读高中、上大学时,一边读书,一边教书。
他的另一个传奇是,他从小学校长、中学教务主任,当到大学副校长。潘懋元说,如果没有学生,我会很寂寞。
个子不高、还有些驼背的潘懋元看上去和强壮挂不上钩,但是,他有不少英雄往事——76岁时,他还在做俯卧撑,而且一口气可以做20多下,是那种“脚架在高处”的。82岁时,他登上了海拔5020米的西藏米拉山。到达山口时,因空气稀薄,缺氧严重,大家都说,不要下车了,但潘懋元说,当然要下车,抽根烟,照张相,留个纪念。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