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纳溪11月29日电 (周亚强金其云)“以前只能让孩子们坐‘摩的’上学,那是‘肉包铁’,十分危险!”最近两日,四川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中心校的学生家长纷纷与小客运驾驶员签定《乘车安全责任书》。当地政府通过“六定”制度和实施警、校、家“三维监督”监督机制,探索偏远地区乡镇“校车”的新模式。
近几年来,农村地区的学生出行和校车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纳溪区白节镇乡村路况差,成为远近学生上学颇为苦恼的事。白节镇三华小学学生唐礼林的爷爷唐新平介绍,他家离学校有6公里路,“摩的”一直是孩子们上学的最佳选择,因为走路必须天不亮就出发,得走上两个多小时。而这一情况,在四川南部的山区地带,广泛存在。
白节镇借鉴城区校车服务同时,根据当地自身特点,决定集纳镇上25辆营运面包车,兼职做学生的“校车”。白节镇党委书记刘国荣介绍,把驾驶经验丰富、拥有营运资格的驾驶员吸纳到“校车”服务中来,然后落实“校车”接送方案,签订三方《乘车安全责任书》来保障。另外,在管理上,落实定人、定座、定线、定时、定价、定点的“六定”制度,这可以有效地在学生出行方面拴上多条“安全带”。
25辆客运车并不能完全满足500名学生上学的问题,因此,目前这25辆“校车”每天都要跑好几趟,才能完成接送学生的任务。对白节镇的“校车”服务,纳溪区教育局安办负责人也表示,白节镇的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模式是全区的试点,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目前,白节镇‘校车’取得很好反响,下一步将在全区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