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区气候潮湿多雾,土壤略带酸性,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因此,福建在很早之前就有种植茶树的历史,福建茶也以质量上乘闻名海内,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频频为上层所青睐,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屡屡被中央看中,被选为中枢的专用茶。
从北苑开始,福建茶开始成为中央贡茶
福建茶历史悠久,远在茶被列入“开门七件事”与柴米油盐并列的唐代,就有见于记载。茶圣陆羽在其名著《茶经》里说:“岭南、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说明福建茶质量优良。及至唐中叶,闽县方山茶就已相当有名了,据说在《新唐书》上,被列为贡品之一的,就是闽县方山茶。
迨至唐末五代,随着中原光寿移民进入福建即三王开闽,淮南制茶术传入福建,福建茶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福建茶进入了它的第一个辉煌的时期,后世著名的北苑贡茶就出于这一时期。
北苑,位于建安县东南20余里山区,这里地势较高,秋冬多雾,夏无酷暑,是种茶的好地方。除地势气候外,茶农的细心养护和制茶工艺的精湛,也是使其独冠天下,海内闻名的重要原因,其中尤以龙凤团茶最为知名。
北苑茶,于王审知闽国时代,就已成为贡茶,南唐时闻名天下,北宋经蔡襄等人的鼓吹达到鼎盛,成为第一贡茶。蔡襄在其所著《茶录》一书中,将北苑茶的制法、饮用法推向士大夫,在他的影响下,欧阳修、苏轼等学者、诗人都以饮用北苑茶为荣,龙凤团茶更为王公贵族所竞相追逐,价比黄金。
以北苑茶为代表的福建茶至元代仍为中枢所青睐,彼时北苑茶虽上贡数量有所减少,但仍是为上层所喜好的贡茶,同时也带动了福建的武夷山茶叶扬名中国。
明朝丧失贡茶地位,魏荫创铁观音重现辉煌
时间推至明代,由于饮茶习俗经历由片茶到散茶的变化,北苑茶不再受欢迎,最终丧失了贡茶的地位。因此,有明一代,可以说是福建茶相对暗淡的时期,虽然这时武夷茶、半岩茶、清源茶等在国内非常有名,但已没有宋元时期进入中央视野成为贡茶的辉煌。
可是,低落之日,正是高潮蕴育之时,后世人人尽知的安溪茶区正是在明代晚期开始稳步发展的。至清雍正年间,魏氏先祖魏荫得观音托梦,创制后世闻名的铁观音。
后经邻村仕人王士让将魏荫亲制的“茶王”馈赠时任吏部侍郎方苞。之后,方苞将此茶转献乾隆,乾隆饮后大为赞赏,并赐名“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名扬天下,成为皇宗权贵们争宠的顶级茗品,福建茶也重现宋元时期的辉煌。
而魏氏一脉,自先祖魏荫发现铁观音以来,坚守祖训,世代以茶为生、以茶为荣,潜心专注、专研铁观音的种植、采制、品鉴,不断萃取、不断升华,精益求精,将铁观音种、制、品的技艺世代传承,魏氏人因此成为中国铁观音世家。
不忘初心,秉承匠心,终有回报。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中闽魏氏2008年被选为国务院办公厅指定用茶,铁观音唯一供应商,毎年为国务院供应礼宾用茶和办公用茶。在现代,完美地延续了福建茶为中枢高层青睐赏识的传统,可以称之为福建茶的优秀代表。
2004年他放弃北京拓店回乡建设生态茶园,终获权威认可
说起中闽魏氏2008年被选为国务院办公厅指定用茶,魏荫嫡传后裔、铁观音第十代传人中闽魏氏茶业股份公司董事长魏贵林不胜感慨,说起一段趣闻:当年,并不知道国务院办公厅要选指定用茶,铁观音供应商,政府相关部门通知安溪几家知名茶企送了两斤茶样,中闽魏氏凭借过硬的品质成为唯一入选茶企,而魏贵林坦言,当收到入选通知之前,他本人毫不知情,因此也和别人一样惊讶。
这在别人看来是天降的幸运,其实背后是平时长年累月的付出和努力。这个,可以从魏贵林讲的另一段经历中看出来:2004年,大部分茶企为了快速发展,都在忙着开设门店,拓展销售,占领市场份额。魏贵林也怀揣着之前累积的两千多万现金,准备在北京大力开设专卖店,就在这时候,他看到《北京某报》的一篇关于茶叶质量安全的负面报道,身为铁观音第十代传人的他,痛心疾首,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快速开设专卖店的计划,选择回到安溪龙涓长新峰承包万亩山地建设生态茶叶种植生产基地,从源头抓起做品质。
八年的时间,从一片荒芜人烟的山地到现在近万亩的生态茶庄园,从没路没电到拥有现代化的生产厂房和休闲会所,从没有一株茶树到现在成为高端产品的毛茶生产基地,到过中闽魏氏茶庄园的人都为魏氏人这种愚公移山和对茶叶品质的执着而感动。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一行到中闽魏氏考察供应基地备案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
从魏荫嫡传后裔、铁观音第十代传人这段经历,可以看出,之所以自诞生以来,福建茶一直为历朝历代的人们乃至中枢喜爱青睐,福建的地理环境能培育出优良的茶树,及经历时间磨砺不断精益求精的制茶技艺,固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福建茶人,这种不受利益的驱使和诱惑,潜心专研专注茶叶技艺,只为世人奉献极致好茶的匠心,才是福建茶绵延千年始终不衰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