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本科毕业的欧院昌,在毕业后和众多的学子一样,来到一家医院工作,本以为他会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接下来得轨迹,然而经过长时间一线的高强度就诊,让欧院昌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家人一番商量后决定辞掉工作,进行一场游学来为自己的医学生涯补给养分。
然而第一站选在哪里呢?成为了欧院昌一直犹豫不定的难题。众所周知,北方和南方的差异自古以来便一直存在,经过对历史典籍的研究大量资料的搜集,最终欧院昌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入手,由浅到深进行学习。
在校期间曾经听老师多次讲到商朝的医学的发达,那时候的人们对于人体结构和各部位的认知已经有个较为系统的记录,甚至在物质药性的了解和医疗器械的使用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使得欧院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将游学的第一站定在了河南省的省会——郑州。
早在3600年前,郑州便是中国商代早期与中期的都城,更是商文化的发源地。不仅如此这里还是黄帝的故居,经过长时间系统的学习《黄帝内经》,此次游学在了解商朝古医学的基础上,加深对黄帝的了解,对《黄帝内经》进行新的认知和学习。“要想学好一本著作,首先你要对写这本书的作者有所了解,你才能对他所阐述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学习”欧院昌说。
在工作之余还不忘学习的欧院昌
在郑州为期一年的游学日子里,欧院昌坚持每日早期,和当地的老中医一起采集中药材,在黄帝的故居,除了了解黄帝的日常典籍和对《黄帝内经》的重新温习外,他还对当地的民风民俗进行了学习。
由于当地很多老中医不会讲普通话,欧院昌为了和他们走的更近一些,于是便在每日的游学之余学起了当地的方言,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至年过花甲的老人,下至黄发垂髫的孩童,都成了欧院昌方言的学习对象,随身携带的手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当天自己的知识笔记,晚上回到住所后,欧院昌也总是在第一时间将他们整理出来,废寝忘食成了常有的事情,即便是这样他的保温杯里也总是会泡上一杯药茶。他说:“作为一名医生,要比病人更懂得爱自己,只有自己的身体好了,才能救治更多的人。”
说起在郑州游学时的收获,莫过于认识了一群其他领域的好友,为什么说是其他领域呢?原来,在刚刚接触殷商典籍时,大部分的资料都还是处在甲骨文的形态,翻译出来的白话少之又少,这让充满一腔热血的欧院昌犹如被人浇了一盆冷水般透心凉,博物馆中陈列的医院药材和器械失去了文字的描述,变得苍白、有限。幸运的是,在欧院昌无计可施的时候,一群“甲骨文”爱好者们再一次点燃了他的希望,经过多次的交涉,欧院昌加入了其中,彼此间互相学习……这件事让他意识到学术是不分领域的,只有广泛的狩猎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在中医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过一年多在郑州的学习,欧院昌在医术上有了很大提升,眼界也慢慢开阔了起来,对于接下来得游学旅程他充满了信心和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