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老驴,是年纪老,而非驴龄老。
【资本论财经网】2009年7月13日,作为“三失”人员之一的我,穿着运动服,拖着拉杆箱,来到了青藏高原腹地,门户--西宁。像许多中东部人一样,对青海的了解只知道“塔尔寺、青海湖”。“三失”是指失意、失恋、失职也。由于工作上的失意,加上七月湖北的酷暑,更重要的是一篇外国人的游记中将西宁称之为“东方瑞士”的,于是我没作多少准备就来了。
三天后,我离开了西宁,去了格尔木。接着去了拉萨,然后一路南下,从茫康进入云南境内。再接着直达昆明,继折回贵阳、重庆,返回十堰。一个人从西北转到西南,游历月余,行程近八千公里。
此前,出门以车代步,成天忙于商业事务;周末喝酒打麻将便是生活的主弦律。此后,开始了我的户外经历。才知道冲锋衣,徒步鞋....知道驴的另一番意义。
人到中年,还为名和利而打拼;吃着大肉,喝着老酒,欲望日增不减;内心多有烦躁少有宁静。走到户外,感受自然,远离城市喧嚣,一切在慢慢改变。
尽管平时在十堰周边走走,但是我的心始终留在了青藏高原、青海湖畔。高原的广袤、厚实,蓝天白云,雪域阳光;这里纯朴的人们,神圣的宗教等等,无时无刻不令我再次向往。
于是一直谋划再次来到青藏高原,可4.14玉树地震打破了我的计划。由于对青海的茫然和不了解,使得我不敢来。其实后来才知道,玉树距西宁830公里,远着呢;青海中国面积第四,大着呢。
于是在网上找到了志愿者组织,到了玉树州结古镇地震灾区中心,做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在一片废墟、人间地狱面前,才能真实的感受自己所拥有的是多么幸福,值得珍惜啊。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巴墉乡拉吾尕小学支教期间,早上孩子在雪山脚下朗朗书声和着学校隔壁的颂经声,发现自己到了世间最纯净的地方。这里的孩子们很勤劳、能干,也能吃苦。有的牧区的孩子要坐几十公里摩托车来上学,有的孩子很大了,十多岁了,还在上小学三四年级。解放60多年了,这里一直不曾有专职汉语老师,大多是藏语教师的。孩子们说汉语如同我们说英语。
从玉树做志愿后,回到西宁做了近三个月的户外俱乐部。之后,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以及藏区孩子们纯真的眼神,使得我一直西望,同时更坚定了我再次来到青藏高原。
2011年3月4日,我第三次来到西宁,开始找房子开青年旅舍。目的很简单,一是在西北建立一个根据地,为以后行走更远扎营;二是为热爱公益和支持西北贫困儿童的爱心人士提供一个落脚地儿,驿站。
欢迎大家来青藏高原住青海行青年旅舍,来吧,走得越远,离自己的心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