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财经网8月8日消息 综合成本率超100% 目前我国车险市场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居高不下的费用率和赔付率,导致财险公司车险业务大面积亏损
各财险公司2012年度交强险经营信息将陆续揭开帷幕。去年刚获得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经营资格的外资财险公司经营情况如何? “交强险经营资格的取得,对我们车险业务的整体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富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车险商品部总经理连静姬在接受《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采访时表 示。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较早获得交强险经营牌照的外资财险公司业务量明显提升,但车险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实现承保盈利目标尚有不小难度。外资财险公司受益于交强险经营资格的拉动能否持续,他们经营车险是否能摆脱亏损魔咒,都还有待观察。
“经营资格功不可没”
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6月,富邦财险的保费收入为16261.91万元,比2012年的6868.23万元大幅增长了136.77%。
富邦财险正是率先取得交强险经营资格的外资财险公司之一。2012年10月30日,该公司正式取得交强险经营资格,至今已有9个月。截止到7月底,该公司今年已经承接了2800万元的交强险业务量,承接保单约3万件。
“保费同比大幅增长,交强险经营资格的取得功不可没。”该公司车险商品部总经理连静姬表示,尽管没有进行过详细的数据测算,但是从该公司的业务结构来看,其车险业务占整体业务的比例约为70%,因此,公司保费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车险业务的增长。
根据2012年4月30日公布的修改后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外资保险公司与中资保险公司一样,可以经营交强险业务,最早拿到交强险牌 照的外资财险公司经营该项业务至今约1年时间。此前,外资财险公司只能经营商业车险,而客户的交强险和商业车险要分两家投保,容易产生不便之感,这对外资 财险公司的商业车险业务增长产生了一定阻碍。
据介绍,在获得交强险经营资格以前,外资财险公司的交强险业务大多由同业中资财险公司代为 出单,本公司仅为商业车险出单。“在这种操作模式下,交强险保费并不体现在我们公司的业绩上,而是记在同业的账本上。也就是说,其实此前的车险保费数据比 公司实际经营的业务规模要小,如今,所有的保费都将体现在自己的账本上。”连静姬表示。同时,尽管通过保险公司之间的无缝合作,客户分别在两家险企投保交 强险和商业车险没有实操麻烦,但客户在心理上仍不易接受,造成部分目标客户流失,销售人员也要费很大力气进行解释,降低了效率。
如今,两大障碍因素都消失了,保费数据的大幅上涨也就不难理解了。
另一家外资财险公司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国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上半年的保费收入为21928.36万元,比2012年的12402.9万元增长了76.80%。国泰产险车险部负责人也充分肯定了交强险经营资格的取得对整体业务的拉动作用。
数据统计显示出,除利宝保险有限公司外,实质性经营交强险时间越长的财险公司,今年上半年保费增速越快,体现了交强险经营资格的获得对其车险业务明显的拉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在2012年5月1日之前,部分外资财险公司如美亚财险曾尝试以“曲线救国”的方式经营商业车险,但因实施较困难而中止。这也使得美亚财险 在中国积累的商业车险运营经验较少。交强险经营对外资财险公司开放后,美亚财险积极申请了相关牌照。今年4月3日,保监会核准了其经营交强险业务资格。目 前,该公司已经在部分地区有交强险出单。
“车险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尽管部分外资财险公司已经尝到了交强险经营资格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的甜头,但他们认为交强险经营资格对他们来说并非单纯利多。“只是从纵向角度看,外资保险公司在车险业务经营范围上与中资险企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横向比较而言,还谈不上利多。”连静姬表示。
相反,外资财险公司与中资险企相比,经营车险业务尚面临一些客观上的困难。“比如,成立时间晚、分支机构少、服务地域窄、业务规模小等等,都是外资财险公司经营车险业务的局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外资财险公司扩大车险市场规模并非易事。
同时,该人士还指出,目前我国车险市场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部分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直线上升,居高不下的费用率和赔付率,导致财险公司车险业务大面积亏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综合竞争力本就比不上中资大型财险公司的外资财险公司更是难逃亏损命运。
“目前来看,我们的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肯定超过100%,目前处于亏损状态。这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前期投入较大、业务规模较小等多种因素相关。”连静姬表示。当然,她也承认整个市场环境对公司车险业务的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
记者了解到,台资财险公司以前的车险业务主要是服务于台资企业,这些企业对台资险企的认可度也较高。取得交强险业务经营资格后,他们希望进一步做大车险市场规模,但由于通过4S店和电销平台这两个途径拓展业务都有不小难度,因此,个人车险业务的拓展难度颇大。
无论是富邦产险还是国泰产险,车险销售主渠道都是直销,皆以企业客户为主。富邦产险的直销渠道车险业务占比约50%,4S店等车商渠道占比在30%~40%,代理人渠道占比不到20%。国泰产险直销业务占绝大部分,同时有部分代理人渠道,但车商渠道业务几乎为零。
同时,在汽车维修成本,人伤事故的医疗成本等不断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汽车保险的赔付率不断提高,这对包括外资财险公司在内的险企都形成了巨大的经营压力。
为防范经营风险,控制赔付率,富邦财险在承保车辆的选择上采取了谨慎策略,对一些营运类车辆以及200万元以上的高价值车辆采取谨慎承保或者不承保的策略,以控制赔付率。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型中资财险公司同样正在放弃一些高风险领域的车辆承保业务。
此外,从最早取得交强险经营资格的利宝保险2012年年报来看,该公司去年实现商业车险保费收入57216.5万元,承保利润为-12781.3万元;实现交强险保费1688.5万元,承保利润为-244.9万元。
利宝保险的车险经营情况只是一个代表。整体来看,尽管部分外资财险公司手握交强险和商业车险两张经营许可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有明显优势,交强险经营资格的取得在一定时期内能明显拉动其业务量,但这能否持续,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不拼市场 拼差异”
不过,难,不等于不看好,不等于不行动。外资财险公司在中国开拓车险市场,将走出一条怎样的市场化之路?
现代财险董事长赵镛一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国内的交强险经营确实面临亏损,但并不能断言中国车险市场前景不佳。交强险经营亏损是因为它并非单纯的商品,同时具有很强的社会保障功能。
据介绍,现代财险已经完成了交强险业务的系统开发、理赔服务网络的构建、相关人员的配备等,并已向监管机构提交了资格申请,目前正在等待获得最终的批复。
据连静姬介绍,富邦财险正在不断拓展和完善其分支机构。2012年3月份成立了重庆分公司,同年12月,该公司成立了大连分公司。同时,富邦财险目前还 正在努力将福州的营销服务部升级为省级分公司。分支机构的逐步增加,带来了业务量的增长,当然同时也会加大公司的投入成本。
不过,尽管近两年外资财险公司陆续设立分支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工作重点是扩大规模。
“与中资财险公司尤其是大型财险公司相比,我们并不敢说自己有什么优势,我们也不会与他们拼市场规模,只能根据自己的定位走差异化道路。”一家外资财险 公司负责人坦言,如果要依靠大量增加分支机构来扩大市场规模,对外资财险公司来说不现实,因此,不拼规模求效益,正是他们采取的共同策略之一。
外资财险公司还希望在服务方面作出自己的特色,并以此吸引客户。不过,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很多中资公司在理赔速度、细致服务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改进,外资财险公司在服务方面主要还是从小处着眼,提升客户体验。
与此同时,外资财险公司还在等待机会,一旦政策允许,他们将推出自己的特色化商品。连静姬表示,作为台湾最大的财产险公司,富邦财险有丰富的车险开发经验和产品储备,一旦政策向险企开放车险条款,该公司将立即抓住机会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以此拓展市场。
前不久获得“分改子”(分公司改子公司)牌照的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外资保险公司要与中资保险公司拼抢车险市场并 非易事,无论是拼规模,还是拼费用,都不具有明显优势,必须做出特色才可能有出路。而该公司此前并没有经营车险业务,对于是否要进入国内车险市场,该公司 表示目前尚未作出正式决定。
对于国内车险市场未来的发展,不少外资财险公司十分看好。连静姬表示,目前富邦财险的车险业务占比为70% 左右,今后将继续做大车险规模,同时也要大力开拓非车财险市场,以达到占比的平衡;2012年报数据显示,国泰产险去年的车险业务小于非车业务,不过,今 年上半年,其车险业务占比已经超过了非车险业务。
尽管目前外资财险公司经营交强险还处在亏损阶段,但多数外资财险公司负责人认为,这种 现象将有望得到改善。连静姬就指出,当险企普遍面临车险业务亏损的时候,现实将倒逼险企反思自己粗放式扩张的发展之路,改变过去那种靠高渠道费用去开拓市 场的行为,转而更加注重理性竞争和靠服务取胜。而整体市场环境的改善将使所有险企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