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申万菱信基金全球招聘总经理,数月后原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刚步入不惑之年的于东升从浦东赶往浦西就职。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期望能借助一个高成长性的平台,将自己积累的经验融入其中,与公司、员工共同见证它的成长和进步。”从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转战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于东升就此解释道。
于东升先后在南方证券、湘财证券和泰达荷银基金工作,2011年9月经过全球选聘,从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任上,赴任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要以平常、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基金业的调整,它不仅是基金业的问题,而且也是整个证券市场和社会环境的问题,需要有一个从浮躁回归平和的过程。”于东升说,他长期依然看好基金业的发展机会。
不过,在与早报记者的交谈中,他谈到最多的是,基金公司要回到本源。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是什么?我认为核心是人才,还有一个关键词是‘平台’。香港之所以能够聚集大量的人才和优秀公司,原因在于完善开放的激励约束机制、成长发展平台,使得其能够在既定的框架内更大范围地自由发展。”
为从业人员提供成就感
东方早报:你进入证券行业已有18年,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风雨雨。面对当前基金行业人才流失这一现象,你认为基金公司该如何凝聚人才?
于东升:积极开放的文化、创新成长的平台、长期正向的氛围等,是基金行业凝聚人才、健康发展的根本。只有在一个统一的文化和氛围中,大家才能为了共同的愿景和目标而努力,也才能凝聚一批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才伴随行业长期成长。当然,目前热议的股权激励机制是一种有效凝聚人才的方式,但是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东方早报:除了企业文化外,你认为在公司治理中,哪些能量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于东升:首先应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然后是一个很明确的考核评价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第三点,我认为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以培训为核心的专业成长的氛围和职业成长的路径;另外,我比较认同这个行业如果能够为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成就感,这一定比钱更重要。当然,合理的薪酬,也是凝聚人才的方式之一,但绝不是最重要的惟一因素。
东方早报:听说你给申万菱信基金的每位员工送了一本书,名为《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为何选择这本书?
于东升:这本书详尽解释了房地产、股市、债券、黄金等市场的特性,揭示了经济循环中各类资产的阶段表现及互动影响。推荐这本书,主要是希望我们的员工能够掌握市场脉动周期,了解在市场不同阶段的状态。了解了这个周期,就能够以平常心态面对行业发展所出现的困难和调整。
制度创新是发展突破口
东方早报: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基金行业?
于东升:基金行业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基金行业同质化严重,证券市场几年的持续低迷导致持有人回报不佳,衍生工具不发达导致避险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和方法不够,可以说基金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
郭树清主席上任后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切中了证券市场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帮助这个市场真正实现回归本源。
首先,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中,一个根本的变化是证券市场从股票供给不足向供给充足甚至过剩转变,这会让整个市场的投资标的有一个价格回归的过程,投资价值逐渐体现,专业机构在价值发现和挖掘的作用能够得到真正体现;第二,中国人的财富积累对于财富保值、增值的需要,社保养老金的发展壮大刻不容缓,海外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资产的全球配置,这些都为基金公司这样的资产管理机构提供了发展空间;第三,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各类衍生工具的不断推进,改变了证券市场原有的盈利模式,这些衍生工具能够帮助市场价格的发现,并提供多种盈利途径。这个过程使得基金公司为投资者管理资产、获取超额回报提供了更多机会。
东方早报:你刚才提到了“改革”和“变化”,是否可以理解为基金行业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于东升:制度建设和创新是基金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因此可以将金融业务、投资品种、金融工具等进行改革和变化,它可以进一步优化金融品种的资产配置,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并进一步提升基金行业的竞争力。近期备受市场关注的首批跨市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短期理财产品的问世,亦可说明,制度创新是基金行业良性发展的突破口。
回到“为持有人理财”本源
东方早报:你前面提到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对基金持有人有何影响?
于东升:去年以来基金行业提到最多的词是突破和突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金行业所遇到的瓶颈必须通过创新发展来突破,而创新发展的基础又是不断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建设,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持有人的利益。基金公司应该通过一套明确的理念、方法和体系、流程的建设,降低人员的流动、短期所遇到困难的波动性。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把持有人利益永远放在首位,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丰富基金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实实在在地为投资人带来更好的回报。
东方早报:面对基金行业的飞速发展,你认为该以何种心态面对?
于东升:我觉得要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眼光要放长。基金公司和股东、客户、监管层、媒体等都应该用一种长期的视角和平和的心态来评价和看待基金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只有这样,基金公司才能够真正回归本源,明确中长期的发展战略,把精力放在长期有价值的事情上,不为短期的利益所动,才能够真正做到平和淡定。
东方早报:你刚才说到基金公司要回归本源,这个本源是指什么?
于东升:作为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一直扮演着“为持有人理财”的角色。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本源就是投资的利益和需求,即从投资者的利益出发,围绕投资者的需求创造产品,负责任地进行管理,控制风险,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回报。如何创造回报?基金公司自身的产品创新能力、投研实力、风险控制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等,均与其息息相关。
公司定位:产品特色明确
东方早报:若要回归本源,产品定位十分重要,那么申万菱信基金如何制定产品发展战略?
于东升:申万菱信基金希望将公司定位为一个有明确产品特色的基金公司,走精品和配置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的产品,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其中绝对收益产品和固定收益产品会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提供各种配置型的投资品种,满足海内外不同机构的配置需要。机构化和全球化会将是基金行业未来5-10年的一个重要变化。证券市场不断洗牌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机构的比重不断大幅提升,养老金业务的发展,海外机构的不断进入,基金公司如何做好各种有鲜明特色的配置型产品很重要,比如指数型基金和行业配置型基金等都是一个可以挖掘的重要方向。
申万菱信基金在完善产品线的基础上,2010年产品设计开始步入精细化路线。沪深300价值、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等三只覆盖大、中、小盘指数的基金相继成立。经过3年的布局和经验积累,我们发现,具有代表性的指数型基金,非常适合波动性较大的A股市场。如果以后海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相信他们也一定会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数型基金或行业配置型基金。
固定收益类产品也是基金公司产品发展中的重要品种。从目前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市场容量来看,债券型基金约有200余只,相比近500只的股票型基金,无论是从自身的低风险特征,还是从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抑或是未来10年债券市场的发展上来看,均显示出债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型产品,未来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东方早报:上述提到的产品发展战略,你认为目前可从哪些方面去实现?
于东升:今年我们希望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上做一些工作,比如说指数型产品中,指数增强型基金和分级基金将是我们重要的开拓方向。今年5月成立的中小板指数分级基金,作为申万菱信基金2012年推出的产品,该基金积累了申万菱信基金在指数化投资和分级基金运作上的经验,是首只跟踪中小板指数、设计“五年分级运作期”的基金,分级运作期的设计,可有效降低A份额的折价率,使约定收益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