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海洋大省,山东半岛凝聚了一支让其地区羡慕不已的堪称“国家队”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全职工作在山东的海洋界两院院士达18名,约占全国的一半。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日前,山东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联合资助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的框架协议,双方将设立联合基金,以对山东海洋科技的重点支持,推动我国海洋科学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山东,这将是一次海洋强省的创新破题。
基金更强调开放性
根据协议,2012年至2016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山东省政府将按照1:1的比例,设立海洋科学联合基金,筛选出若干科研项目进行连续资助,推动山东海洋科技资源在重大创新领域“提速”。
“这对我们也是个新的尝试”,国家自然科学资金委主任、党组书记、中科院院士陈宜瑜表示,基金将创新性地实行面向科研中心的支持模式。
记者了解到,此次与山东省设立的联合基金采取不同模式,主要是考虑到海洋科研的特殊性。海洋科学研究起步较晚,不仅基础较为薄弱,而且分布很不均匀。而设立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这一平台类似于实验室,但更强调开放性,有助于打破研究院所的“围墙”。
这对当下山东海洋科技的发展尤为关键。山东坐拥全国一半以上的顶级海洋科技人才资源,承担了大量973、863等重大海洋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但山东仍然不是海洋科技强省,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欠缺协同创新。联合基金将尝试把握协同创新的核心,打破过去单位、人的分割,形成一种新的学术形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科技发展。
加强源头和原始创新
我国已经开始迈入海洋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对海洋科技的需求尤为迫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核心战略定位之一,就是要“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省有关领导曾表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光看原来有多少论文、多少所谓的鉴定成果,恐怕不能够支撑,归根结底,还是要聚焦海洋科学,加强源头和原始创新。
山东是海洋大省,山东半岛凝聚了一支让其地区羡慕不已的堪称“国家队”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全职工作在山东的海洋界两院院士达18名,约占全国的一半。此外,近年来,国家级重大海洋创新平台也不断在山东布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7000米深潜器基地、4000吨级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正在建设,这些都将为联合基金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
据介绍,下一步,省科技管理部门将对基金进行科学的谋划、规划,认真筛选项目,开放合作、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用蓝色科技引领、支撑蓝色经济的发展。
海洋科研“费钱”
海洋是非常有活力、有前景的学科,它就像一个“儿童”,充满了希望。
海洋科研有其特殊性,“费钱”!一位海洋领域的院士告诉记者,一次海上试验,光租船甚至就需要上百万,所以一个973的重点项目经费就能达到几千万元。与之相比,联合基金的钱并不算多,但它就像是撒下一颗颗“种子”。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孙松告诉记者,不管近海还是远洋,都具有大科学的特点,经过这十几年时间,各单位意识到一家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有了主动合作的共识,而在参与基金项目时要特别注重创新,要有新思路,做出新东西。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表示,蓝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尤其在科研、创新方面有很多事要做,需要各级的重视和支持。他认为,海洋科学应该是和“地学”相对应,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才能更好支撑海洋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还是人才队伍要起来,能够使人到其位、做其事,选择优势领域,重点培植。”
山东大学副校长娄红祥告诉记者,基金对从事海洋的科学家是个鼓励。地球上80%的资源在海洋,山东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对海洋科学也是很感兴趣,在青岛建设的新校区将强化这块研究,譬如海洋微生物、海洋能源等,积极参与这个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