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有限合伙是对冲基金的主流模式,国内对冲基金成长初期也被广泛采用。但是,目前对冲基金的低风险策略产品没有竞争力,而高风险产品则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目前的对冲基金平台已不能再留住私募基金,而转向与券商资管和公募专户合作发行产品。新对冲基金平台呼之欲出,而国内对冲基金生存的困境也愈发突出。
券商与公募酝酿对冲业务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上周,上海某私募基金通过券商成立的一款产品获批,私募与券商成功合作又添新生力量。该产品募集规模预计在1亿元左右,产品资产的30%投资股指期货投资,70%投资股票,以实现完全对冲,双方还有三款类似的对冲产品合作业务。
之所以选择与券商合作,能够完全对冲是主要原因。据业内人士介绍,阳光私募一般通过信托平台发行,不能做空,且发行成本高,目前国内只有一家信托公司具有做空业务资格,且仅有20%额度。
与券商合作在费用上也有优势。上海某私募公司人士透露,信托收费一般分为固定收费和按比例提取两种,固定收费一般是1.2%-1.5%,而券商则按照1%的比例收费。同时,与券商合作发产品,券商渠道可带来可观数量的客户。
上海一家券商资管总经理告诉记者:“希望券商产品多元化。不过这种新产品还不能大规模推广,目前还是以投资咨询模式合作,合规问题难以避免。比如对冲产品量化部分是一款对冲产品的机密,但如果私募方面不通过券商而是自己操盘,则此类产品在多数券商风控层面就无法通过。”
在券商行动的同时,公募专户也在积极准备。上海一位老牌私募总经理告诉记者,近一个月内就有数家公募基金专户基金经理拜访,希望以研究顾问的合作模式在公募专户平台上发行对冲产品,但最终由于产品无法加入公司名字而放弃。近期深圳一家计划发对冲产品的私募找到公募专户,希望尝试“双基金经理制”,目前产品还在设计中。
据记者了解,相对信托证券账号枯竭导致水涨船高的信托账户费,公募专户平台发行1个亿的对冲产品最多能较信托优惠100万元左右。
国内对冲基金遇成长烦恼
值得注意的是,有限合伙模式近期被私募抛弃。国际上有限合伙是对冲基金的主流模式,国内对冲基金成长初期也被广泛采用。但是,目前对冲基金的低风险策略产品没有竞争力,而高风险产品则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近些年来信合东方、夸克、梵基等国内有限合伙对冲基金取得了优异业绩,却面临叫好不卖座的窘境,“做不大”几乎是业内人士对国内有限合伙对冲基金的共识,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投资领域不可控。在有限合伙的模式下,合伙人对自己的出资并不能直接支配,投资面非常广,销售渠道无法给客户充分揭示风险。 其次是操作成本较大,除了5.5%的营业税,合伙人在盈利的情况下还要缴20%的个人所得税。最后是信息披露不完善,结算不透明,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无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