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自2007年以来,券商的自营规模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而2011年的上证综指跌幅高达21.68%,造成了多家券商自营亏损,甚至部分小券商的自营亏损规模超过了营业收入。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创新空间的打开,券商将以更多的资本投入低风险的创新业务,未来缩减自营规模将成常态。
自2007年以来,券商自营规模快速增长。国信证券战略部的统计显示,有可比数据的57家券商2011年投资业务规模2121.16亿元,相比较2010年的1582亿亿元,增幅达到34.2%。自营规模逐年攀升已经形成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体券商的自营规模为1606亿元,但到了2011年中期就攀升为3637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如果剔除近两年股票市场的低迷表现的影响,券商行业在自营规模上的增速应更大。
在投资规模排名前二十名的券商中,除了银河、东兴以及恒泰三家券商投资业务规模较2010年略有下滑外,其他券商投资规模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平均规模增幅超过60%。
在过去几年既有的盈利模式下,券商“下注”自营似乎也不可避免。因为经纪业务面临白热化的佣金战,投行业务在剔除了高昂的人力成本后盈利不多,而加大自营投资博取投资收益成了许多券商的必然选择。但其中隐藏的风险也不言而喻。在这57家券商中,26家投资收益亏损的券商总亏损额达到16.49亿元,两家小券商的投资业务亏损超过2亿元,华宝、日信等6家券商投资业务亏损均接近1亿元,其余18家券商投资业务亏损额均在0-0.7亿元不等。
但这一趋势将得到转变。近期刚刚结束的创新大会上,券商创新纲领公布,11项举措将彻底改变整个券业,券商的创新业务空间被充分打开,低风险的资本中介业务将层出不穷,改变目前券商既有的盈利模式。
券商削减自营规模或成为未来的趋势。国信证券战略部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多数创新业务采用100%净资本扣减制度,因此需要大量资本金支撑”而自营业务周期性特征又过于明显,因此创新业务成为券商能否在未来激烈竞争中获一席之地的关键。而且中资券商追赶国际一流投行的前提是创新业务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因此创新业务决定着中资券商的未来,未来缩减自营规模以支持创新业务将成为业界常态。
实际上,券商已经开始了削减自营规模之旅。自2011年12月22日起,中信证券(13.03,0.16,1.24%)原交易与衍生产品业务部(即自营部门)的员工陆续收到公司裁员的通知,原先部门的负责人已离职,中信证券正在逐渐降低自营业务管理的资产规模。中信缩减自营业务,不仅是过冬导致的暂时后退,更是受到中信证券重新进行战略定位的长期收缩。在2011年底中信证券高层与媒体的见面会上,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指出,中信证券将向资本中介型的券商转型,因此,资本中介型的融资融券、固定收益、PE、IT等部门将是2012年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