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A股熊市导致成交量不断萎缩,证券业的业绩也齐齐遭遇“滑铁卢”,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五成,被业界称为券商生存最“艰难”的一年。在此背景下,头顶“高薪”光环的证券公司关于裁员减薪的传闻也是不绝于耳。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身处困境的券商是否通过裁员、缩减招聘规模以及降薪的方式,来控制人力成本支出,从上市券商的年报数据中便可见端倪。《第一财经日报(微博)》根据统计梳理发现,15家上市券商的员工人数在去年不减反增,薪酬则大都呈现不同程度降幅,最高达到40%。
上市券商去年扩编0.63%
宏源证券(15.93,0.51,3.31%)增幅38%
根据年报披露统计,除方正证券(微博)(5.21,0.05,0.97%)、国海证券(26.75,0.75,2.88%)和东吴证券(9.49,0.00,0.00%)三家2011年上市的券商无同比数据外,其余15家上市券商在2011年共有员工85027人(合并口径),较上一年增加535人,同比增幅为0.63%,有60%的上市券商呈现人数扩张的趋势,然而这一数据或许还不能完全反映去年一年券业整体扩张的情况。
从单家券商来看,中信证券(13.03,0.16,1.24%)和海通证券(9.98,0.22,2.25%)人数降幅较为严重,于去年分别减少2216人和1552人,同比降幅为14.3%和17.5%,大大拖累整体增幅情况。
然而记者发现,中信证券人数骤减的主要因素为统计口径的差异,其2010年的合并口径人数包含了当时尚未转让完毕的中信建投证券的员工。
海通证券的人员锐减主要表现在经纪部门。其经纪业务人员在去年较上年减少1939人,使经纪部门人员规模在全公司占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由77.9%下降到67.9%。据记者向该公司营业部人士了解,在去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裁员变动。是统计口径的差异、统计数据的失误,还是存在其他原因,海通证券董秘处相关人士昨日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在员工规模呈现扩张的上市券商中,宏源证券由2010年的3356人增加到2011年的4633人,增幅为38%;太平洋(7.78,0.13,1.70%)证券由2010年的848人上升到2011年的1100人,增幅达到30%,招商证券(微博)(12.45,0.05,0.40%)和光大证券(13.50,0.14,1.05%)的人员增加数量也在千人以上。
“跟海外相比,国内券商还是较为人性化的,各种裁员的传言到最后会被证实为是雷声大雨点小。况且中国资本市场尚未饱和,券商正处于传统业务转型期和创新业务拓展期,对于人才还是需求旺盛的。”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总裁在去年年末时曾对记者表示。
四大支柱业务均扩张
研究所增幅22%
从各项业务来看,各券商的经纪、投资银行、自营和资产管理四大支柱业务人员以及研究所人员配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上扬。其中,研究人员数量的同比增幅最大,达到22%,其次为资产管理业务,增幅为14.8%。自营、投行和经纪业务的人员增幅则分别为14%、6.5%和1%。
营业部的不断扩张和投资顾问业务的实施,让经纪业务虽身处券商业绩贡献下滑的“重雷区”,却依旧处于扩编状态。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我国证券营业部数量已达5032家,较2010年末增加447家。而自去年1月1日监管层颁布实施《投资顾问管理暂行规定》以来,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使经纪业务转型,各券商营业部也在逆势大举招募投资顾问。
统计数据显示,除了上述提及的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外,广发证券(微博)(32.21,0.26,0.81%)、西南证券(9.83,0.11,1.13%)、东北证券(17.72,0.06,0.34%)和国金证券(14.44,0.22,1.55%)都在经纪业务上缩减人员规模。
IPO发行的热度依旧、公司债的加足马力,以及融资并购等业务的持续稳定,让各家券商的投行部门没有受到去年业绩下挫的太多影响,始终处于高亢的招兵买马状态。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券商的投行人数均呈上扬,兴业证券(微博)(11.87,0.13,1.11%)增幅最大,较上一年增加36人,同比增幅为36%。海通证券扩张规模最大,较上一年增加90人,目前投行规模为318人,在上市券商中仅次于中信证券。
自营方面,光大证券扩张迅猛,从原先的14人增加至去年末的34人,实现翻番。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和太平洋的人员增幅也在50%以上。资产管理方面,除太平洋证券减少3人外,其余上市券商均有人数扩张。兴业证券提振显著,部门规模从24人增长至54人,升幅125%。
人员同比增幅最大的业务部门还数利润贡献相对较少的研究所。海通证券、国金证券和兴业证券分别增加86人、58人和53人,兴业证券研究所规模较上一年扩张了一倍。
为何券商人员规模并非因行业“寒冬”,出现业内所预期的“瘦身”状态?
对此,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去年券商入职的大部分员工实际上是在上一年的招人计划中,并且上半年市场相对乐观,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行情和业绩恶化来不及反应,于是在控制人力成本的措施上,除了部分的裁员,主要能体现在年报中的就是降薪,预计今年年报在缩减人员规模上会有更多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