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难行易,对于站在转型大道起点的证券公司来说,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无疑是踏上征途前的必修课。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在这个问题上,来自海外成熟市场的他山之石,也许能为中国证券公司的创新路提供一些前车之鉴。
以高盛为例,其2010年年报显示,高盛机构客户业务及投行业务于2010年为公司贡献26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392亿美元的68%。
在这266亿美元中,包括固定收益业务(FICC)及大宗经纪业务在内的机构客户业务占了绝大部分。其中固定收益业务创造营业收入137亿美元、证券做市商业务收入32.3亿美元、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证券服务业务创收14.32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佣金收入仍在高盛的利润表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机构客户业务的一部分,交易佣金在2010年为高盛贡献34.26亿元的营业收入,仅占其当年总收入的8.7%。
同时,包括财务顾问与证券承销在内的投行业务共贡献收入48.1亿美元,其中证券及债券承销27.5亿美元,财务咨询20.6亿美元。
事实上,在以高盛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大行的运营中,无论是固定收益业务还是大宗经纪业务,都早已跳出了在客户与金融产品间牵线搭桥的简单范畴。而是通过市场中已有的金融工具加以组合,创造出个性化的产品以满足客户具体的融资、避险需求。
是提供解决方案,还是提供交易通道;是提供价值,还是依靠既有的牌照寻租,这构成了资本中介型券商与通道中介型券商的本质区别。
完善丰富的资本中介业务,为企业提供了依靠券商提供的服务获得价值的机遇,同时也对整个金融秩序的稳定有效贡献良多。平安证券(微博)副总裁杨宇翔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证券公司在资本中介领域的活跃存在,将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同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举例来说,高盛、大摩、瑞银每天都在交易无数种的普通人看不懂的产品。作为一个普通人,可能会认为这些产品与自己毫无关系,但是事实上,这些交易从本质上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成本。测算显示,如果华尔街的主交易商不去交易这些产品,美国的整个基础利率会上升两个百分点。”杨宇翔如是说。
在高盛等机构专注于资本中介业务的同时,海外市场也不乏精耕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知名证券公司。而与国内的资产管理业务最为不同的是,海外证券公司往往可以为客户,配置包括股票、债券、保险、信托、期货在内几乎所有传统金融产品,同时也包括更为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这使得管家式的理财咨询服务成为可能。
以摩根士丹利为例,其个人财富管理业务部门目前拥有1.8万名经理人组成的销售网络。截至2010年底,该部门管理的客户资产已达1.67万亿美元。
据摩根士丹利2010年年报介绍,其个人财富管理业务部门提供的经纪业务覆盖各种类型的投资:包括股票、期权、期货投资咨询服务、外汇、贵金属、固定收益证券,还包括共同基金,结构性产品单位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期等等。同时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该部门也提供教育储蓄计划、财富规划、年金及其他保险产品。
通过全覆盖的产品线,摩根士丹利个人财富管理业务2010年创造了126.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其中,管理费收入占比高达五成,佣金收入仅占两成左右。
反观国内券商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目前刚处于从投顾业务起步的探索阶段。大多数券商仍将投资顾问,作为留住经纪业务客户的手段,增收手段也大多以提高佣金费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