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一流投行相比,中国券商在经营范围、服务所覆盖的地域及客户群体、产品创新能力和丰富性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中国券商要尽快缩短与国际一流投行的距离,创新发展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与综合治理前相比,目前行业的资本实力大幅提升,行业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意识大大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逐步提高,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日渐完善,行业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为证券行业的大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证券公司有能力、有条件通过创新做大做强。
中国证券报(微博):如何看中国证券行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国际一流投行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王岩:与西方成熟的、超过百年历史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证券市场是年轻的市场,只有短短20年发展历史。与之相对应,中国证券行业也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较低。
与国际一流投行相比,中国券商在经营范围、服务所覆盖的地域及客户群体、产品创新能力和丰富性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仅以服务所覆盖的地域及客户群体一项为例,国际一流投资银行都是全球化运作的投行,多是百年老店,建立了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销售网络和客户群体,资本实力雄厚,运营规模庞大;而中国券商目前还主要在境内服务本土客户,收入也主要来自于本土业务,资本实力小,缺少全球化的运营机构、客户群体和销售网络。
从经营范围来看,目前内地证券公司主要从事经纪、投行等通道业务,尽管也有资产管理、自营业务,但总体来说业务品种比较单薄,经营规模也不尽如人意,不仅与国外大行相比差距巨大,即使与在香港经营的中资券商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比如,香港中资券商的业务范围包括财务顾问、企业融资、收购兼并、机构销售、投资服务、投资研究、定息收益、衍生产品、资产管理、直接投资、过桥贷款、私人财富管理、杠杆及结构融资、商品交易等在内的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在二级市场上向客户提供孖展融资、新股融资、二级市场配售及全球期货等服务,以及备兑权证、牛熊证、期权、期货、利率、汇率、结构化产品等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创设、做市和交易等。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相关领域管制的逐步放开,中国证券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大发展机遇,中国券商要尽快缩短与国际一流投行的距离,创新发展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中国证券报:目前业内对于放松管制、鼓励创新的呼声很高,怎么看创新与监管的关系?目前放松管制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
王岩:创新与监管是一对矛盾,但他们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按照时间顺序来讲,应该是先有创新,后有监管。国外发达资本市场能产生那么多创新产品,产品创新速度如此之快,与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有必然的关系。要鼓励行业创新,就要适度放松监管;但在创新产品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监管就必须到位。因为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创新也会引发系统性风险。此次美国次贷衍生品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如何既能鼓励创新、又能实现有效监管,这也许是证券行业探讨的永恒话题。
国内证券行业经过综合治理,已经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与综合治理前相比,目前行业的资本实力大幅提升,行业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意识大大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逐步提高,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日渐完善,行业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为证券行业的大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证券公司有能力、有条件通过创新做大做强。只要监管政策支持,一定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我认为,创新发展是做大资本市场、做强证券行业的必由之路。
系统“集成” 培育“创新生态”
一个没有能力创新的投资银行迟早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没有投行的创新就没有证券行业的大发展,但投行的创新不是孤立的,投行的创新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配套支持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证券报:从证券公司过去20年的发展来看,创新并非新口号,但至今证券公司的发展依然同质化严重、创新明显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哪些因素阻碍了券商创新的步伐?
王岩: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就是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比如,与创新相关的要素包括技术、组织、制度、管理、市场等多个方面;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各个环节存在互相联系,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过去二十年证券行业创新的缺乏,一方面在于券商本身对于创新的认识不足,创新的能力也不足;另一方面在于推动创新的生态环境尚未形成。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总体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资本市场的机制、基础金融工具的数量以及券商的创新能力存在不足,监管政策也在不断摸索,市场投资者的培育也需要一个过程,上述各方面因素制约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当谈到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创新时,首先要对创新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性的思考。比如创新包括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监管创新等多个层次;其次,证券行业的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创新、市场主体的培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及监管创新等多个方面,只有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创新同步匹配,才能打造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环境。
国外资本市场及证券行业的创新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在美国,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的创新,有些是投行推动的,有些是监管层推动的。但是,无论谁是推动者,都离不开一个系统性的创新生态环境。比如围绕美国债券的全部产品创新都离不开强大的债券市场的创新发展,其中包括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信用评级体系的健全、监管政策的支持、市场的开放以及投行的创新推动等,缺一不可。又如,美国私募证券的大规模发展源自于美国144A条例的颁布与实施。美国证券监管层为了吸引国际证券在美国发行,允许合格机构投资者在初始认购了私募发行的证券后,可以随时向其他合格机构投资者出售(原来规定有2-3年的限售期),从而使这一发行方式得到迅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的许多创新融资工具,如抵押贷款证券、资产抵押证券,都采用了私募发行方式。到1989年,私募发行规模超过1700亿美元,在所有融资中占比达三分之一。
对于投资银行本身来说,创新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创新是投行的天职,创新能力的强弱是一家投资银行竞争能力的具体表现。一个没有能力创新的投资银行迟早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从证券行业来说,没有投行的创新就没有证券行业的大发展,但投行的创新不是孤立的,投行的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配套支持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证券报:证券行业的创新需要哪些条件?你希望监管政策未来在哪些领域有所放松?
王岩:证券行业的创新,不仅仅是证券行业本身的事情,它需要整个外围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与配合。比如创新基础金融产品方面,需要有丰富、多样的基础金融产品和风险对冲工具,为创新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产品支持;投资者方面,需要培育一大批合格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入市,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客户基础即投资者群体;监管方面,需要在整个社会特别是整个金融监管体系范围内推动体制和制度创新,共同营造宽松的创新发展环境;有效的市场服务方面,需要提供简便、高效率的服务,为创新产品提供便捷的交易市场。我认为,证券行业的创新必然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最终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开展创新业务需要相应的净资本和资金做支撑。应放宽净资本监管,释放资本,使证券公司为创新做好充足的资本准备。应为证券公司建立市场化的筹资环境,拓宽券商融资渠道,允许证券公司有合理的杠杆经营比率,使券商能有效地通过短期融资券、金融债等负债渠道筹集资金。
开展创新还需要放开业务管制,比如放宽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范围,实施备案发行;加快培育债券市场的适合投资主体,推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加快推出新的债券品种,以及各类利率、信用衍生品。还有就是加快推出场外市场做市商制度,让券商充分发挥市场流动性管理、价格发现的功能,使券商建立起做市商业务盈利模式。
把香港作为创新试验田
紧密跟进内地创新政策,积极鼓励原创型创新,同时密切跟踪同业创新动态,大力推动跟随型创新。在鼓励内地公司开展原创型创新的同时,还把香港市场作为引进和培育内地创新业务的试验田。
中国证券报:招商证券(微博)(12.76,-0.17,-1.31%)今年在业务创新上有哪些打算?
王岩:招商证券未来的战略目标是“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中国最佳投资银行”,通过转型发展、跨境发展和创新发展把公司建设成为规模化经营、核心竞争力突出、创新领先、境内外业务全面发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能型券商。
对于创新,公司总体思路是,紧密跟进国内创新政策,积极鼓励原创型创新,同时密切跟踪同业创新动态,大力推动跟随型创新。公司将建立新的创新组织架构和激励机制,对于重大战略性创新、原创型创新,公司领导亲自抓,加大资源投入和激励力度,希望开发一批原创型创新,引领和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具体来说,我们的创新发展战略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发展的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紧跟市场和政策动向,持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国际经验,实现创新业务的领先。要确保公司政策型创新的市场领先地位,前瞻性培育和发挥自主型创新;要以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为先导,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支撑,重点在财富管理、融资融券、跨境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直投基金、做市商、场内交易策略及场外交易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在鼓励内地公司开展原创型创新的同时,我们还把香港市场作为引进和培育内地创新业务的“试验田”。香港证券市场是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进入壁垒较低,管制较少,目前很多在内地不能做的业务在香港都可以做。对于内地券商而言,通过香港市场学习新业务,有天然的优势,香港资本市场的很多业务都可能成为内地证券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准备先在香港公司培养海外团队,先在香港公司把业务做起来,然后再培训内地人才,等到内地市场条件具备后,把海外业务引进来,推动内地业务的创新。
中国证券报:具体而言,招商证券未来将怎样推进国际化战略,并通过国际业务带动国内业务创新?
王岩:招商证券已经在香港建立了招商证券(香港)这一国际化业务平台。目前招商证券(香港)牌照齐全,具备较好的业务基础,开展创新业务的空间比较大。未来我们准备积极出海,做大做强香港业务,积极发展内地还没有、未来增长潜力大的业务,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先行军,一旦内地条件成熟,就可以直接把香港业务的经验引进过来推动内地业务的创新。
招商证券(香港)的发展战略首先是利用一级市场业务带动二级市场业务的发展,未来再以二级市场的渠道和客户资源支持一级市场业务发展,最终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化的全功能投资银行。目前尽管招商证券(香港)牌照齐全,但由于整体业务规模小,难以实现较大的发展,所以下一步我们首先要努力形成规模效应,以投资银行业务为龙头,带动机构销售和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其次,将积极营销大中型客户,形成大中小立体式的客户结构,逐步建立全产业链的客户服务体系。只有把招商证券(香港)做大做强,塑造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功能型券商,招商证券(香港)才有更大的能力成为创新业务的“试验田”,也才能真正有能力推动内地创新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