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监管层下发了《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证券业下一个阶段发展的“路径图”。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而地处南方的三家券商,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和广州证券近日也将《征求意见稿》的反馈内容上报证监会,对经纪、资产管理和投行业务均有建议。
此外,在三家券商的建言中,参与场外交易市场成为其集中关注的话题。
国信证券认为,场外市场未来格局可能是既有全国场外市场,又有地方场外市场,比如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而券商能否参与地方性的场外市场业务,征求意见稿并没明确,建议给出进一步规定。“证监会应鼓励证券公司全面参与场外市场业务,允许证券公司参与中小微企业在地方性股权交易所挂牌、融资的财务顾问业务。”值得一提的是,国信证券即为前海股权交易所的股东之一。
此外,平安证券也建言“建议放宽大宗交易和场外交易的限制条款,出台新三板等做市商制度”。
直投“隔离墙”
5月17日,投中集团发布2011券商直投榜单显示,国内已有35家券商成立直接投资公司。35家直投公司2011年披露投资案例超过140起,投资总额近80亿元。相比2011年VC/PE1400起案例、投资近380亿美元规模,券商直投规模不足5%。
国信证券认为,券商直投业务在资产管理、OTC市场存在发展机会,建议放开对券商非证券业务的限制,并明确直投与创新业务间的“隔离墙”。
自2009年创业板开闸以来,“保荐+直投”模式一直被诟病。证监会此前出台了《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简称《监管指引》),规定担任拟上市企业的辅导机构、财务顾问、保荐机构或者主承销商,自签订协议或实质开展业务起,其直投子公司、直投基金、产业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不得再对其投资。同时,《监管指引》允许券商直投子公司设立直投基金,开展PE基金业务。
记者了解到,去年至今年前4个月实现IPO退出的券商直投项目中,仅有2起案例非“保荐+直投”模式,分别是中金佳成投资的贝因美(002570.SZ,平安证券保荐)及广发信德投资的华声股份(002670.SZ,光大证券保荐)。
“肯定会影响公司收益”。深圳某券商直投公司投资经理表示,“保荐+直投”被叫停后,券商直投将不得不减少对投行资源的依赖,转型专业化PE机构。
国信证券人士建议:“为了促进OTC市场的规范发展,应在制度设计之初就明确直投或其管理基金所投资公司在OTC市场挂牌与券商推荐挂牌业务之间防范利益冲突的制度,也应制定券商直投子公司或其管理的基金在OTC市场上购买、出售股权与券商做市商业务防范利益冲突的制度。”
除此之外,国信证券还认为应放开直投子公司的PE管理业务。
“两方面需要调整,其一券商直投设立首只直投基金、产业基金还需经过监管部门实质审批,另一方面,设立基金还要受到第一年仅允许设立一家的限制。另外,基金募集对象仅允许面向机构投资者。”国信证券认为这些限制使券商直投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监管部门应在除加强对防范利益冲突、信息隔离、信息披露的监管外,不应再有其他限制。
此外,平安证券则表示,在直投业务上,要打破原资产管理部门的限制,在资产管理部、直投公司、固定收益部、机构业务部共同沟通不同侧重和类别的资管管理,构建大资管概念。
集合理财投资多元化
目前证监会机构部已会同证券业协会向全行业征求了资产管理试行办法及配套规则的修改意见。资管业务调整的核心是提高券商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包括扩大投资范围等。
数据显示,2012年3月份共有14只券商集合产品设立,总募集资金只有59.59亿元。“相比公募基金,这个规模黯淡不少,目前多只基金募集规模动辄百亿。”广州一家券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认为:“券商集合理财发展受限太多。”
国信证券建言,券商大集合的投资范围和基金差别不大,无法差异化竞争。建议在法规表述上为大集合未来投资范围放大有更多空间,逐步增加大集合的投资范围,并允许集合计划投资PE基金、产业基金,参与股权投资、艺术品投资等另类投资,开发融资类业务,为后续创新留下空间。
广州证券也建言,“对大集合产品,投资范围放到短融、中票、本金保证型理财产品以及正回购等;对小集合产品,投资范围放松到证券期货交易所交易的产品、银行间市场交易的产品、经金融监管机构审批或备案的金融产品等。”
此外,在专项资产管理方面,办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须向证监会逐项申请。因此,国信证券建议相关法规明确对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并简化审批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