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背景下,各路机构有的别有洞天,有的却发展受阻。
信托业属于后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新成立74只集合信托产品,合计成立规模96.15亿元。环比七月份同期的270.61亿元成立规模再度减少六成。“钱荒”爆出之后,新成立信托规模持续缩水。
尤其是信托业近年来过于倚重的政信合作和房地产信托,持续受到政策面的影响,发展前景日趋不明朗。
加上券商资管、保险资本子公司、基金子公司、银行的理财以及不少PE,在混业竞争背景下,纷纷涌入类信托业务,给信托业的增长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业务方向上,目前不少信托公司希望通过海外传统的遗产信托、家族信托和公益信托等进行突围;此外,延长投资链条,以及引入ABN(资产支持票据)等资产证券化模式,也成为信托突围的主要抓手。而另一个角度,则希望通过建立信托份额流转市场,增加信托份额的流动性,带来规模增量。
但已有的法律构架下,工商登记、税制设计不足,以及跨境、公益和民事信托等发展缺位等,严重限制信托业在业务模式上的创新。
相比而言,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等后来者已经在各类创新业务上有了先发优势。
创新“限行”
截至6月底,信托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9.45万亿元,相比一季度末,信托业规模8.73万亿,距离10万亿大关更近一步。
尽管迫近10万亿大关,不过7月份之后,受到钱荒的影响,信托新成立规模骤减。7月份,集合信托发行成立规模为356.27亿元,远低于6月份的722.44亿元水平。8月份前半个月,成立规模更是缩水至96.15亿元。
“主要原因是政信合作和房地产信托业务减速较大。”日前北京某信托公司管理层人士表示。
一个可比数据是房地产信托,8月份前半月仅成立11只,成立规模28.16亿元。7月份整月数据为50只,募集规模135.44亿元;6月份75只,募集规模275.48亿元。由此可见,规模增长处于持续减速中。
相比而言,券商和基金子公司则在传统信托业务领地大展拳脚,就在近日,长安基金、天弘基金、金元惠理和华宸未来旗下子公司密集推出地方平台项目和房地产项目,相比信托受到央行“8号文”限制,信托公司在相关项目开展上受到的束缚显然比新进的竞争对手多。
后来者的优势还在新业务的拓展上,譬如国投瑞银基金公司将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出首只投资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而在同类产品耕耘多年的信托公司,介入REITs仍然难有确定的时间表。
而券商资管在介入资产证券化业务上进展也快于信托公司,譬如备受关注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经获批,而近期来自监管层的声音也显示,下一步券商资管还将受益于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ABS)业务。
据知情人士透露,不少信托公司已有ABN产品上报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不过监管层目前对于这一类项目仍在考量。有人士受访时乐观表示,预计四季度会有相关项目批复,不过在国内资产证券化推进之争中,ABS项目相比ABN项目占优势,券商资管相比信托业占了先发优势。
目前信托公司的一个创新方向是引入海外传统观的遗产信托、家族信托和公益信托等,譬如上海信托、平安信托均开始做相关探索,平安信托已经推出相应的产品。
不过业内人士对于这一创新方向并不乐观。日前,北京某信托公司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受访时认为,这一类创新有其名难有其实。国内在法律设置上对于“他益信托”的税收,以及权益分配等问题,这一类产品很难作为标准化的产品在其它信托公司中复制。
而在公益信托突围上,上述消息人士表示,此前雅安地震中国信托业协会曾组织设立公益信托,支持灾区灾后重建。不过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最终这一设计并未成型。更早些时候,长安信托曾设立“5·12抗震救灾公益信托计划”,也仅募集1000万元。
除了在集合信托做出突破之外,单一信托也是近年来信托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能够从公开数据看到的就有上市公司委托信托公司成立单一信托,做代理理财或委托贷款。从近期数据来看,对于大客户,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譬如华南某城商行就成立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最近两个月,至少有五家上市公司就曾大额申购该产品。
呼吁顶层设计突围
非标准化给信托前些年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增量,而在标准化的经营中,券商和基金作为后来者,经验更为丰富。
截至中报,券商资管规模攀至3.42万亿,基金子公司也突破万亿大关,信托规模则在逼近10万亿高位后徘徊难定。
相比在业务上突围,信托公司的一个主要方向是,通过实现信托份额转让提高信托的流动性,带动规模效应的提升。
“可以试想一下,预期收益达到10%左右的可流通标的,在营销上的受欢迎程度。”上述信托人士指出。
但是北京某券商金融产品研究中心人士则认为,短期内仅登记问题就难以解决。
早在2006年,浦东新区发起,由上海六家信托公司作为首批会员成立的上海信托登记中心就作为先行者试图进行探索,但近年来在份额转让建设上一直难有突破。而各地金融资产交易所在这一产品的交易上的突破也难成气候。
按照上述消息人士的说法,在信托公司的层面,希望通过产品的标准化设计,减少未来份额交易遇到的产品设计瓶颈。
譬如目前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外贸信托、上海信托等通过房地产信托基金化,促进信托的标准化落地。
相比而言,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产品,在标准化产品经营过程中,已经形成的经验也颇有优势。据透露,国信证券资管专门成立团队,研究相关产品的风控指标量化,为产品的标准化铺路。
“仅靠交易所和信托公司,很难有效的突围。”上述信托公司研究发展部总经理说。仅在哪里做登记,这一个问题就需要更高层做出决策。
业内人士希望通过《信托法》的修订,对于目前信托创新的瓶颈从顶层厘清。按照上述知情人士的说法,日前信托业协会在《信托法》修改课题调研中,重点对营业信托管理办法、信托登记制度、信托制度司法适用等问题做了了解。近年来多次人代会均有代表提出关于修改《信托法》的议题,在大资管创新提速的背景下,下一步的法律设计能否快速启动,也更值得业内人士期待。
在上述信托的创新方向上,无论是遗产信托、家族信托和公益信托等海外传统业务,还是在REITs和资产证券化上的突围,都有赖信托业在登记制度、税收制度的设计完善。
“协会一直在推信托产品的标准化,目前仍然莫衷一是。”上述信托人士指出。
而上述金融产品研究人士认为,由于信托标的资产差异化较大,在推动标准化上,应该将不同规模、各类背景的信托公司一起拿到台面上研究。而非仅在大型信托公司做试点研究。
规模迅速增长,使得信托业改革的影响波及更广。面对新晋竞争对手,和行业瓶颈,改还是不改显然已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