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走出去”的商业银行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即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资本实力;良好的盈利能力;全球性的客户基础;国际化人才,对外部市场和监管环境较为熟悉。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由于进入美国金融市场难度较大,此次三大银行赴美拓展取得成功,预示着中国银行(601988)业未来或可适当加快海外布局,稳步推进海外发展速度。”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步走得很关键,将会对未来中资银行的海外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作为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一项直接成果,北京时间5月10日、美国东部时间5月9日,中国工商银行(601398)收购美国东亚银行80%股权事宜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与此同时,美联储还一并批准了其他两大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601288)分别在芝加哥及纽约设立分行。
一次批准3家机构的收购或开设分行的申请,这在美联储批准中国金融机构入美的历史上还是首次。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尽管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断,但中国银行业扬帆出海的战略不变。不过业内专家提醒,在中资银行“走出去”的热潮中,需要对“走出去”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战略定位、路径、区域选择和国别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战略性的思考,避免盲目行事。
三大行集体入美并非偶然
对于工、中、农三大银行同时获批进入美国市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这得益于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监管水平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盈利能力得到了美联储的认可。但他同时也认为,任何国家对于金融业的开放都不可能是无原则的,因而也不能排除中美双方对于金融开放方面有一些利益交换。
据悉,在5月5日发布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中,美方表示,欢迎外国投资包括金融业的多个部门,将继续承诺对中资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请,并提供在类似情况下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同样的审慎监管标准待遇;美方正在积极审核和考虑中资银行的待批申请,主管当局将尽快加以处理。中方则表示,将通过修改相关规定,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合资证券公司中持有不超过49%的股份,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合资期货经纪公司中持有不超过49%的股份,并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投资总额度提高到800亿美元。
“实际上,对美国而言,通过一次性批准3家中资银行进入美国市场,来体现其在战略对话中放开金融市场的承诺,这显然更具示范效应;而对中资银行来说,入美的过程却相当漫长。”宗良透露,此前,中行提交设立芝加哥分行的申请已至少在两年以上,而工行、农行的情形也是如此。据记者了解,早在2011年1月,工行就宣布已与美国东亚银行签署协议,收购后者80%的股权,而农行更是在2009年就表示计划在纽约设立分行。
“美国银行业市场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此次工行、中行、农行同时获准登陆美国市场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宗良称,这将推动中资银行未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路径选择:战略及实力是关键
应该说,此次三大银行入美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目前中资银行对“走出去”的渴望。郭田勇分析,一方面,中国拓展外部经济空间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都需要银行在当地有分支机构才能更好地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中国银行业的推动,“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资银行对美国商业银行的首次控股权收购,此次工行收购美国东亚银行80%股权的战略意义犹为突出。它不仅可为中资银行提升在美金融服务整体水平奠定重要基础,也将成为中美两国金融对等开放层次、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象征,对两国的经贸往来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除了战略上的意义,这3家银行海外布局的方式也值得关注。”宗良说:“这意味着,未来中资银行的海外经营将更加注重选择合理的市场进入方式。”
据了解,此次3家银行海外业务扩张选择了两种不同路径,其中,中行和农行均采取海外自建模式,工行则实施了跨国并购。不难看出,中行、农行更多的侧重于公司业务,而工行则意在进军零售业务领域,这体现了各家银行海外战略的差异。
资料显示,美国东亚银行位于纽约,是东亚银行通过其在美国的全资附属公司间接持有100%股权的全资子公司。去年1月,工行与东亚银行就美国东亚银行股权交易达成协议后,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曾表示:“收购美国东亚银行的80%股权,将使工商银行获得美国商业银行牌照,填补工商银行在美零售银行牌照的空白,进一步拓展在美国的机构和业务网络,提升工商银行在美机构的经营实力。”
记者从中行了解到,芝加哥分行设立后,中行在美业务范围将覆盖到对华贸易量较大、目前中资银行尚未涉足的美国中西部地区。加上中行此前已在美国东海岸纽约州和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设立的分支机构,中行在美业务网络将覆盖美国东西部市场,金融服务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而作为农行在美洲地区设立的首家经营性机构,纽约分行在农行的海外网络布局中举足轻重。农行亦表示,纽约分行成立后,将充分依托农行庞大的网络、资金和客户资源优势,面向国内“走出去”企业和当地客户,重点开展公司存款、银团贷款、双边贷款、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美元清算等批发银行业务。同时,纽约分行将充分发挥海外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在构建农行24小时外汇资金营运平台和全球外汇跨国清算网络中发挥重要支点作用。
对于上述两种方式,业内专家分析,设立代表处、分行、子行等海外自建模式由于准入门槛较高、业务范围有诸多限制,因而扩张速度较慢;而跨国并购模式一般要求大量资金,可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但因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故有较大的整合风险。至于究竟采用哪种方式更为适宜,关键取决于银行自身的战略目标、资本实力和管理能力。
需高度关注国别风险
尽管近年来中资银行海外扩张不断提速,但与国外先进同业对比,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仍然偏低。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海外业务和收入的平均占比不到6%,即便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行,这一比例也不过22%,而欧美同业的平均水平在3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资银行进军海外市场还刚刚开始。
不过,业内专家也指出,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商业银行都适合“走出去”。一般而言,“走出去”的商业银行应该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即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资本实力;良好的盈利能力;全球性的客户基础;国际化人才,对外部市场和监管环境较为熟悉。
“事实上,通过并购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近年来成功的不少,但失败的更多。原因就在于许多企业在经营管理、应对风险以及开拓国际业务等方面缺乏经验、能力不足。”对于迫切需要“走出去”的中资银行,业内专家提醒,除了要有清晰的海外战略,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市场进入方式以外,尤其要重视并购后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对相关国别的风险管理。
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稳定,危机所反映的深层次经济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并向全球蔓延,中资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另一方面,由于有些“走出去”企业对所在国经营环境和国别风险不了解,控制国别风险的能力不强,从而给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带来风险。此外,银行跨国经营未来还可能面临更为严格的标准和严峻的挑战。
为此,专家指出,中资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高度关注海外经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强风险防范,着力提高海外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