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上海、浙江到省内多个地方,一度热闹的钢材市场出现门庭冷落的现象,一些钢材市场因经营者把信贷资金挪作它用,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诸多案件已引起多方重视。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这些钢材经营者当初来的时候,派头可大了,“团购”最新款奔驰、顶级的劳斯莱斯,开着长列的豪华车队过来。逢年过节都是去欧洲、拉斯维加斯的……而现在才知道,他们玩的都是银行的钱——苏北某县的招商办主任如此这般向记者描述。
最近,记者到灌南的宝汇金属交易市场采访,在市场开饭店的一位小老板告诉记者,“他们不仅把做生意的‘玩’昏了头,连许多银行、县里的领导也都给他们玩得团团转。”当地相关部门证实,这处由福建某县钢材商人办的市场,目前已几乎停摆,所剩不多的资产已被司法冻结。2009年3月底成立的这家钢贸市场,配套搭建融资平台宝汇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和担保公司实际为同一人潘某操控,另有其他股东多人。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市场注册资金为1.06亿元,潘出资额为4527万元,其他两人分别为4024万元和1509万元。但最近该市场陷入困境,公司账面资金所剩无几,担保公司已经形成3次代偿,累计敞口风险超过8000万元,多家银行深陷其中。“案件惊动了总行,总行派出工作小组进驻调查,目前风险还在进一步排查,情况不容乐观。疯狂的‘准金融化’钢贸市场融资模式,再度拉响了风险警报。”当地金融系统的一位知情人士说。
类似的钢贸市场兴旺的时候,在当地有十多家。许多市场如今都“打烊”了,少数市场还堆积着锈蚀的零星钢材。当地人告诉记者,有的市场“其实就是靠忽悠地方领导”,说一年能有几百亿的交易量,弄块地,盖几幢简易的仓库,开两台龙门吊进来,摆开架势,堆个百把吨初级的线材,然后七大姑八大姨一大帮人进来,用少量的存货相互对倒,制造出吓人的交易量和所谓现金流,利用银行在钢材质押和企业互保贷款中的漏洞,利用银行间的过度竞争和急于做大业务的心理,架起了一条灰色融资链条。
为什么地方政府和基层银行有那么多人热衷于钢材市场业务?银行要业务量,便“勇于舍身伺虎”。地方政府也是拼了命忙招商引资。一位负责同志说,苏北有的地方一个县建几个钢材市场,主要是传统的“招商引资”观念在作祟——办市场的忽悠地方政府,说办个钢材市场动辄年交易几百亿,地方领导笑咧了嘴,给予政策优惠。结果大戏顺利开演,而一旦出事,留下一地鸡毛。
钢贸贷款的融资黑洞也已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季度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向相关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提示,多家银行总行发文或派出工作组前往“重灾区”摸底排查。“每一轮经济下行过程中,银行资产都可能会出问题,但这一次,在钢贸市场上陷得这么深,精明的银行人被一帮‘山里人’玩得团团转,实在是匪夷所思,教训深刻。”监管部门的一位负责同志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