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董事长吴太普坦承,城商行从1000亿做到3000亿、5000亿,正处于不大不小的阶段,确实是最纠结的时期。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综合多种考虑,该行董事会一致认为,资产规模仍然需要增加,小微企业将是业务重点之一,但并非全部,该行希望大中小型企业都能从该行有所收获。
跨区经营挑战
《21世纪》:监管层城商行跨区政策目前较为谨慎,杭州银行已经初具跨区规模,是否会影响银行未来的发展潜力?
吴太普:城商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前几年监管部门允许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给银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现在跨区政策收紧,我们董事会认为,对我们行来讲是一个利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我们现在发展的情况来讲,回过去看前五年、前三年,实际上我们的管理、内部人力资源、内部管理基础已经绷得非常紧,我们对本地管理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不过跨区经营后,究竟怎么管?它的文化、系统、考核等,对我们来说都还有挑战,现在放慢下来,有利于我们盘整,加强运营的管理、队伍的建设,补充资源的一些不足。
第二,在100多家城商行里面,实际上我们在跨区发展里面已经占到了先机,有相对优势。我们选择的10个城市,一个城市就够我们做几年了,有利于我们沉下心来深耕现有市场。
归结起来,现在的监管政策、市场的要求,和我们自己的战略、自己的市场定位是匹配的。
《21世纪》:当前经济环境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很多银行在不良率方面都有较大压力,银行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吴太普:前几年我们行打下了相对较好的基础,经济周期,下一个三年到五年,我们更加注重三件事情:
第一是风险控制。在这么一个周期里面,要实行更加审慎的政策。
第二,我们更加关注长久发展,利率不会定得很高,最终把好客户都赶到其它银行去,这不是我们的方式。所以去年,我们行整个贷款利率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但是我们的资本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都是高于市场的。这说明,一是我的利率低于市场,更有利于支持客户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能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客户比较稳定,说明我行的成本管理和负债管理是比较好的。
第三,我们要更加关注内部建设,包括人员培训,中层管理、骨干的建设。
《21世纪》:城商行今年IPO进展一直为公众关注,目前你们行的准备情况如何?
吴太普:IPO我们一直在积极准备,并按要求及时更新材料,保持时效性,和保荐人、律师、券商也保持沟通,我们也在等待政策的更加明朗。
140多家城商行,资产规模从不足百亿到上万亿不等,发展策略从区域性社区银行到中大型全国性银行各异,一家资产规模接近3000亿,居于中位的城商行,是往哪个方向?又如何塑造自己的银行特色?
杭州银行董事长吴太普近期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城商行从1000亿做到3000亿、5000亿,正处于不大不小的阶段,确实是最纠结的时期。
专注于小微企业,与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跨区发展可能不匹配,小、中、大型企业全做,又容易陷入不专注。
综合多种考虑,该行董事会近期研究发展战略时一致认为,杭州银行的资产规模仍然需要增加,小微企业将是业务重点之一,但并非全部,该行希望大中小型企业都能从该行有所收获。
规模与差异化
《21世纪》:如何看待目前3000亿上下的资产规模水平、银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吴太普:就银行战略而言,规模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几千亿的水平不大不小,我的理解是有些中小银行可能定位专做小微企业,这也是我们的重点业务之一,目前贷款占比在1/3左右,但并不是全部。
什么意思呢?董事会在研究战略的时候是这么看的,我们行的规模还要继续扩大,小微企业是创新型组织,它会成长起来,如果专做小微,成长以后是把它送给其他银行,还是我们自己做呢,我们的理念是和客户共同成长,所以是小微、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都应该从我们行有所收获。
《21世纪》:浙江有较多很有特色的中小银行,比如专注小微的泰隆银行,主攻对公业务的浙商银行等,杭州银行小中大型企业业务都要涉及,如何做出差异化特色?
吴太普:如果单从小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贷款的结构比例来讲,现在小企业三分之一,消费信贷大概20%左右。但如果从企业的成长性来讲,针对大中小型企业,我们有进一步的客户、行业细分,不同阶段我们有不同的银行产品,还是有自己的明显特色。
比如中型企业,不是说我们就面向所有企业,而是从中有所选择,我们认为重点应该是符合工信部的中型企业标准,同时我们希望它的贷款额度大概是在5000万以下,或者在1亿以下,重点是3000万到5000万。
从我们行的能力来说,这些企业我们可以成为主办银行,与之紧密合作。反之如果企业贷款需求量达到几亿到几十亿,和我们的资本金规模和风险政策可能会有矛盾,也不太可能成为主办银行,银企关系也是若即若离。
小微企业我们的目标客户也有细分:一是有明显地方经济特色的小微企业,比如我们在桐庐专做水笔行业的贷款,在临安有专门针对坚果行业的贷款;二是市场类、商贸流通类的企业,三是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有潜力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