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钢贸企业从银行骗贷的行为不仅惊动了公安机关,也引起了银监会的高度重视。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4月底,银监会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方向和政策,防止部分钢贸企业虚构贸易背景的套(骗)取银行贷款行为发生。
银监会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风险提示是依据公安机关的通报发出的。后者反映,部分钢贸企业以钢材市场为融资平台,通过虚假注资担保公司,以抵押质押、重复抵押、互保联保的方式,大量套(骗)取银行贷款。
钢贸企业的混乱从年初就开始了。春节前,无锡一钢贸企业老板李国清因资金链条断裂,举家潜逃至澳大利亚。就在市场尚处一片哗然之际,又传出了南京下关一钢贸企业女老板因无力偿还债务跳楼自杀的噩耗。
一度风光无限的钢贸企业眼下已成了“地雷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业好景不在;与此同时,汽车行业需求下降,家电行业也在萎缩。多项利空致使国内钢材需求量持续减少。但是,钢材产能却在继续放大,根据中国钢铁业协会发布的5月上旬全国钢厂粗钢日均产量预估值,产量达到204.53万吨,较4月下旬的203.5万吨增产1.03万吨,已是近期第三次刷新粗钢产量历史新高。在这种情况下,钢贸企业很难过上好日子。
钢贸企业的困境也“传染”给了银行。一位国有银行地方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钢贸企业现金流充足,那些成熟的钢贸市场大都是本地人在经营,信用环境相对较好,在以往看来,这是一个适合开展中小企业信贷的领域。可惜,并不是每个钢贸市场都那么“靠谱”,尤其是在市场环境十分糟糕的形势下。
和大多数商贸类企业一样,钢贸企业抵押物不足,很多银行采用的是联保的方式———只要得到市场内几家同行的担保,银行即可放款。联保是个十分常见的担保方式,但被某些钢贸企业钻了空子。据媒体报道,逃跑的李国清就曾成立了一个钢贸市场,然后让他的老乡进驻,互相担保骗贷。
钢贸企业另一个常用的担保方式是以进货做质押。但某些商户却用一批货物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这也就是银监会发文中提到的重复抵押。
多地频发的钢贸企业套(骗)取银行贷款行为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重视。银监会在通知中指出,贷前调查要准确了解钢贸企业的真实用途,不能以担保、抵押或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代替对贷款企业还款能力的评估;加强贷后检查,跟踪贷款走向,确保贷款用于约定用途。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能因为钢贸企业乱象而将此类企业一棍子打死。据介绍,在广东、福建等地的钢贸市场,一般都有比较成熟的钢铁贸易协会,会员准入严格,必须拥有多年从业历史,且信用良好。对于这些商户而言,其违约成本高,会导致其在当地无法立足。在这种情况下,联保抵押放贷的风险较低。
然而,各地钢贸市场的信用环境千差万别,风险隐患不得不防。鉴于钢铁行业的现状,银监会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要准确研判国际大环境下出口放缓及国内商品房和汽车项目采购减少,对钢材需求乃至其下游钢贸企业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调整有关信贷策略。
对于银行而言,选择成熟的商贸市场和企业、切实做好每一笔贷款的风险防范只是一方面工作,更重要的是继续做好近些年来一直在进行的信贷结构调整。
以困境中的钢铁行业为例,从2011年年报来看,各行对该领域的新增贷款保持了相对谨慎的态度。工行钢铁业贷款余额为1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3亿元,但按行业划分的贷款占比并未发生变化,保持在2.0%;交行的钢铁业贷款余额为425.5亿元,同比减少近30亿元,贷款占比也从2.04%下降到1.66%。尽管贷款总量停滞不前,但由于个别钢铁企业经营遭遇严重困难,数家银行的钢铁行业不良贷款反而出现上升。
与钢铁业类似的还有房地产、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风电设备、多晶硅、造船等多个行业。针对这些受宏观调控影响严重或是产能过剩、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商业银行减少投放已是势在必行。温家宝总理日前在湖北考察时再度明确指出,相关金融机构应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做到“有保有压”。
事实上,多家银行都已制定了总量控制、严控风险并逐渐退出的措施。但退出需要一个过程,其间又有钢贸企业骗贷这样的意外事件搅局,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工作时刻遭遇着新考验。同时,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信贷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围绕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及时进行结构调整已成了多家银行今年信贷工作的主线。工行表示,今年会积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突出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四大新市场,重点发展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三大战略领域。建行则提出,今年要优先支持国家在建续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国家生产方式调整、产业升级、战略新兴产业、新兴制造业。交行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的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