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央行6月7日宣布,自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下调0.25个百分点。同时,中国央行还上调了存款利率上限并下调了贷款利率下限。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通过蛛网博弈推演平台,央行三年半来首次降息表明救市力度加大,而放松管制的金融改革正稳步推进。
一、降息表明救市力度加大
央行周四宣布自周五起宣布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后1年期贷款利率为6.31%,1年期存款利率为3.25%.另外,人民银行还将金融机构存款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并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是央行三年半来的首次降息,标志着监管层救市力度进一步加大。
对市场来说,降息已早在预期之内,只是此次降息选择在5月份的宏观数据出炉之前,反映出政府对待保增长的态度或更具前瞻性和预判性。本次降息实质上是一次"非对称性"降息,人民银行将存款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并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其结果将造成银行的存款利率可能上升而非下降,而银行贷款端利率将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资金的使用成本和企业负担。
我们认为,与央行本次降息意义相对有限相比,更应关注利率波动区间扩大的趋势,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启。可以预见,商业银行或面临新一轮的改革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资金成本将更多由市场因素决定,或出现存款利率上升而贷款利率下降的情况,这意味这银行稳定而带垄断性的利差营收模式将受到挑战,商业银行或不得不加大中间业务的拓展力度,加快金融创新改革。
二、金融改革推动创新
本轮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在于融资改革,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满足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以达到拯救经济的目的。而一些改革的出台将推动金融管制的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开展。这个过程较为缓慢,往往为市场所忽视。
我们认为,央行重启利率市场化,其实就是对利率制度管制的放松。由于阻力较大,当前市场对此预期并不明显,但央行允许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波动区间的扩大已反映出这样的趋势。管制放松有利于国内金融改革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加快发展,如利率和汇率波幅放大或促使国债期货和外汇期货的推出。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回流机制将进一步完善,QFII和RQFII规模或不断扩张。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此前预期降温的国际板也可能将适时推出,国内资本也将加大境外投资力度,或将出现更多投资境外资源或收购重组境外资产的投资行为。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金融创新将主要体现在融资创新与定价创新。小额贷款公司的创新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融资渠道创新或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债券市场,二是证券市场。发展债券市场是郭树清股市新政的重点内容,垃圾债试点正在深交所展开,这些都将大大推动利率市场化。证券市场方面,通过新三板市场扩容和推动创业板较低上市标准将有助更多中小企业融资。原油、焦煤等期货品种也将逐步推出,基础性的大宗商品期货的推出一方面有助于金融创新和改革,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规模化,另一方面,更多商品期货的推出有助于国内生产企业控制成本,化解价格风险,从而达到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
我们进一步认为,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铁路改革正稳步推进,这些都是对垄断行业改革的开始,可以预见未来对石化、电力、通信等传统垄断行业的改革也或有望破局。
综合来看,央行三年半来首次降息表明救市力度加大,而放松管制的金融改革正稳步推进。根据行为分析,电力垄断带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改革势在必行,将带来长期性机遇。我们看好电力板块存在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