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和利率市场化的组合拳,让商业银行在蹉跎大半年后,最终等来了最坏的结果。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上周四,面对孱弱的总需求,央行实施对称降息,并辅以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举措存款利率从不准超过基准利率到允许上浮10%,贷款利率从最低只能9折进一步放宽至8折。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仅在此前一天,国务院正式通过了银监会起草的新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很显然,短短两三天内,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制度约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降息和进一步利率市场化为例,从过往央行利率调整的轨迹来看,无论是上调还是下调基准利率,首次反方向调整即意味着加息或减息通道的打开。很显然,决策层对于当下总需求低迷的判断比市场的看法更为严峻。
对于商业银行,降息通道的打开对息差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2009年央行连续快速降息的政策操作,一度曾将商业银行当年的盈利状况逼入绝境。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16家上市银行中有7家在2009年出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速仅达到个位数,其中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当年的净利润增幅甚至出现12%左右的负增长,这是2005年第二轮商业银行改制以来所仅见的情况。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年亦成了银行行业利润增速的拐点,目前除几家股份行恢复了较快的净利润增速外,包括几家国有大行在内的其他所有银行均未能再现2009年以前动辄50%的净利润黄金增长周期。
然而,当下的情况可能比2009年更为不利。
由于辅以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措施,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上升的负债成本压力将正式摆上台面。而信贷利率的底线从9折进一步放宽至8折,在当下惨淡的信贷市场中,商业银行议价能力下行的压力亦不可小视。二者加总,银行面临的整体压力应较2009年更大。要知道,上一轮降息周期之中银行虽然议价能力降至谷底,甚至被迫在降息周期底部接受大量固定利率贷款合同,但至少并没有遇到目前这样严峻的存款压力。
以笔者不完全统计,在央行政策出台后,包括国有大行和部分城商行及股份制银行均不约而同上调各档次利率上浮水平。
而面对这样的不利局面,银行又将会如何应对?从目前零散见诸报端的5月末信贷投放情况看,至少国有大行已经紧随发改委批复项目的脚步,打开了信贷投放的闸门。以今年“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特殊性,笔者相信各地的项目储备将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的是银行能否回避上一轮刺激计划中吞下的数额庞大的不良资产。从短期来看,由于政府项目相比较民间投资风险较小,此部分信贷资源毫无疑问将成为各行重点竞争目标。
但是,从更长远的视野来看,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推动却并不意味着坏事。由于新资本管理办法的问世和利率市场化幅度进一步放宽,相信更多的银行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模式合理性问题。因为只有在新的市场环境中,银行告别“千行一面”的老样子,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才更具有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