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施货币宽松的经济体已遍及欧、美、亚、非、大洋等各洲,新一轮宽松潮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货币战争硝烟再起。
北京时间2月5日晚间,丹麦央行推出最近三个星期以来第四次降息,宣布将存款利率从-0.5%下调至-0.75%,同时将贷款利率维持在0.05%不变。
这是近期多家央行放宽货币政策行动中的最新一起。
迈入新年仅一月有余,全球多家央行相继加入货币宽松大潮,瑞士、新加坡、俄罗斯、中国等10多个央行实施降息和其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更是启动了全面量化宽松(QE)。分析称,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各国通缩风险日益升温之际,未来将有更多央行加入宽松阵营,全球货币大战将愈演愈烈。
多国央行竞相放水 宽松浪潮席卷全球
1月22日,欧洲央行宣布启动总额超过1万亿欧元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计划自今年3月至明年9月期间每月购买600亿欧元政府与私人债券。至此,欧洲史无前例的的量化宽松政策全面启动。
如果说“欧版QE”还在市场预期之中,那么多国央行陆续推出的宽松措施则多少有些出乎市场预料——
1月15日,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弃欧元对瑞郎1.20的汇率限制,同时下调基准利率至-0.75%。
1月21日,加拿大央行将商业银行间隔夜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0.75%。
1月28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有史以来第二次在非常规日程会议上宣布降低新加坡元汇率政策的斜率,以放缓新加坡元对一揽子主要货币汇率的升值速度。
1月30日,俄罗斯央行意外宣布大幅降息200个基点至15%。
2月3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为提振经济、刺激商业活动和家庭支出,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5%。这是澳央行自2013年8月以来首次降息。
2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也宣布自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开启了宽松周期。市场研究机构测算普遍认为,此次降准操作将释放7000亿元左右基础货币。
在“降息俱乐部”里,最卖力的当属丹麦。丹麦央行在1月19日到2月5日之间四度降息,以维持丹麦克朗和欧元之间的固定汇率。
此外,印度、埃及、秘鲁、土耳其等国央行上个月也先后不同幅度下调利率。目前来看,实施货币宽松的经济体已遍及欧、美、亚、非、大洋等各洲,新一轮宽松潮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
《经济参考报(微博)》报道称,分析普遍认为,近期全球央行纷纷放宽货币政策,受到了多个共同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属全球经济动能不足,增长前景趋弱。
另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引发了通胀紧缩的担忧。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已累计下跌超过50%,并带动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下行。不少分析师认为,低油价将利好全球经济,但另一方面,油价下跌推动全球通胀预期走低,加剧通缩风险。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多国央行竞相宽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显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日前表示,负利率将变得愈发普遍,这是实体经济的强烈呼吁。市场研究机构普遍预计,美联储年内可能加息,从而推动资金回流美元资产,接下来几个月还会有一些国家央行接过降息接力棒,以刺激经济和抑制可能出现的通缩。
澳洲联邦银行(CBA)分析师预计,澳央行将在5月再次降息,其最新声明中删去“一段时间内维持审慎的利率水平”的说法正是暗示了继续宽松的基调。
瑞银集团驻东京经济学家Daiju Aoki认为,日本央行很有可能最早于今年7月进一步放宽政策,而不是此前预计的10月。当油价下滑等因素使日本央行发现实现2%通胀目标变得不再可能时,其无疑会再度放松货币政策。
野村证券分析师指出,明显下行的通胀水平为印度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减轻了不小压力,预计今年4月可能再度降息25基点至7.5%,之后会在相对较长时间内维持利率稳定。
货币战争硝烟再起 竞争性贬值成主流
进入2015年,“央妈”们在新年里无疑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主角,随着各大央行放松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 愈发波动剧烈。多国货币纷纷开启竞争性贬值进程,货币战愈演愈烈。
受欧洲央行启动量化宽松的影响,欧元兑美元一度跌至11年来最低水平。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自去年5月欧洲央行开始放宽货币政策以来,投资者开始陆陆续续抛售欧元。与去年5月8日创下的2014年最高点1.3995美元相比,欧元对美元目前已累计下滑近20%。
澳大利亚央行降息的消息让澳元兑美元汇率在3日盘中交易中一度重挫逾2%。澳元自去年9月开始走低,现已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位,澳元兑美元累计下跌约17%。瑞穗银行分析师称,澳元价值仍被高估9%,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下跌。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货币也在宽松浪潮下严重“受伤”。近期,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墨西哥比索和巴西雷亚尔汇率在1月30日双双重挫,其中墨西哥比索兑美元汇率跌至2009年3月以来新低,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也跌至近10年来新低。
同日,在俄罗斯央行宣布大幅降息后,美元兑卢布汇率升破71关口,创下自去年12月18日以来最高水平。
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科恩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论坛上就表示,“我们正处于货币战争中,现在流行的观点是,刺激经济增长最简单的方法是让货币贬值。”
宽松政策导致货币贬值,有利于提振各国商品出口、推升进口价格以维护本地制造商利益,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对拉动本国经济增长有所助益。全球流动性的增加也在短期内有望推动股市上涨。但另一方面,形成竞争性贬值格局,令各国货币的贬值效应相互抵消,进而降低刺激出口的效果。
特别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实施货币宽松造成的本币贬值也将推升新兴市场的经济风险,包括加剧资本外逃、推高通胀以及加大违约风险。
法兴银行公布的一项对机构投资者和对冲基金的调查显示,未来3个月,新兴市场货币是最不受欢迎的资产类别。
美国财经媒体《巴伦周刊》指出,各国央行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措施可能增加经济衰退和通缩的风险,正如上世纪30年各国竞争性贬值造成的后果一样。彼时,发达国家试图牺牲对方的利益从而令自身摆脱经济萧条。报道指出,尽管当前全球流动性已是2008至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的两倍,但全球经济增长依然让人失望。
还有分析指出,主要发达经济体竞相推动本币贬值,可能在市场上形成“以邻为壑”的政策预期,进而诱发更多贸易保护政策出台。这将令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甚至进一步恶化当前的低迷态势。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阿特·卡西称,“全球货币大战注定是一场谁都会输的战争”,极低的借贷成本将让央行丧失控制能力,进一步扭曲金融市场。
http://hn.cnr.cn/zyjjq/jjqshxt/20150205/t20150205_5176567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