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在北京学习,校方组织全体学员赴湖南考察学习,期间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也进行了了解和考察,期间最能吸引人的眼球的内容当属中国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民居建筑。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这里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土家族建筑艺术对于我们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学员而言尤为凸显,的确当地的以吊脚楼为特色的建筑风格,展现出不同于其他建筑形式的美感和艺术特色。
从湘西的地理、气候环境等条件来看,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面积154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266万人口,其中土家族105万人。湘西为湘川咽喉之地,山水奇异,民风淳朴。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独特神奇。湘西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名胜迷人,既有中国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又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师殿。
湘西的美首先在于山。巍巍武陵是湘西的脊梁,高耸入云的八面山,莽莽苍苍的高望界,林海绵亘,荫天蔽日,珍禽异兽不绝于野。正是由于这里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制与风格,阐明了湘西土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共融性,展现出其不同于其它民族建筑风格的艺术特征。
民居-建筑理念。湘西土家族生活在风景优美的武陵山区,境内沟壑纵横,溪水如流,山多地少,属亚热带山区气候,常年雾气缭绕、湿度大。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土家人结合地理条件,顺应自然,在建筑上“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依山就势,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触地面少的房子,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同时,力求上部空间发展,在房屋底面随倾斜地形变化,从而形成错层、掉层、附崖等建筑形式。成为南方史前建筑基本形态-“巢居”式。通过干栏式建筑作栖居之巢,从而避开了湿热和野兽虫蛇的危害。
民居-空间组合。湘西地区土家族民居建筑的形制风格和空间排列自有章法,其建筑形制在大西南干栏民居建筑中最为独特。经研究人员实地考察和有关资料记载,土家建筑该属“井院式干栏”。井院来自黄土地区的井院窑洞,干栏则是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居住形式。“井院式干栏”的形成,与土家族文化的发展有关。土家住宅正屋一般为一明两暗三开间,以龛子(厢房)作为横屋,形成干栏与井院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其正房中间为堂屋,后部设祖坛,位置与苗族民居无异。堂屋两边分别为火堂(长子结婚分家后形成两个火塘),其等同于原始人的火坑,有煮烤食物、御寒取暖和防卫照明之功能。由于家庭成员的增多,土家人一般在正屋一边或两边各建一厢房,于是分别形成“钥匙头”或“三合水”住宅,而“四合水”庭院则由间或廊四面围合而成。村寨“四合水”大门一般偏置一侧,面对大门为厢房,进天井后转折到达敞厅或敞廊,城镇的“四合水”恰好相反。
民居-吊脚楼。土家族建筑尤以吊脚楼独领风骚。它翼角飞,走栏周匝,腾空而起,轻盈纤巧,亭亭玉立。通常背倚山坡,面临溪流或坪坝以形成群落,往后层层高起,现出纵深。层前层后竹树参差,掩映建筑轮廓,显得十分优美。土家吊脚楼大多置于悬崖峭壁之上,因基地窄小,往往向外悬挑来扩大空间,下面用木柱支撑,不住人,同时为了行走方便,在悬挑处设栏杆檐廊。大部分吊脚横屋与平房正屋相互联接形成“吊脚楼”建筑,其又分为挑廊式吊脚楼、干栏式吊脚楼。
湘西土家族民居建筑艺术,无疑是中国建筑中的瑰宝。建筑师和环境艺术设计家们能够根据区域实际,将传统居民建筑与现代民居住宅科学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湖南西部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