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精密铜管股份公司是由原集体企业河南新乡无氧铜厂经过一系列改制及股权变更转变而来,最终由以原负责人李长杰为首的自然人控制,公司的原主要发起人无氧铜厂和之后承接股份的两家公司新乡众生公司和曹县新宇公司均是由李长杰为主的团队控制的。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金龙精密铜管集团于日前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然而这家拟募资额超过35亿元的公司却在改制过程中涉嫌集体资产流失,而低下的盈利能力、大量参与期货交易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也令投资者心存疑虑,至于拟将1/5的募资款用于还债的做法难免让人怀疑金龙精密铜管IPO的真实意图是否仅仅在于圈钱。
改制涉嫌集体资产流失
金龙精密铜管股份公司是由原集体企业河南新乡无氧铜厂经过一系列改制及股权变更转变而来,最终由以原负责人李长杰为首的自然人控制,公司的原主要发起人无氧铜厂和之后承接股份的两家公司新乡众生公司和曹县新宇公司均是由李长杰为主的团队控制的。其间进行了多次股权转移,仅2006年5月~2007年10月,就进行四次股权转让。
其中无氧铜厂在2004年12月由集体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时,自95年起即担任无氧铜厂法人代表的李长杰以货币出资2000万和实物出资2472万,以62.99%的比例成为无氧铜有限公司的绝对控股方,另一方为无氧铜工会,但代表职工持股的工会仅将公司的净资产折合2628万,占37.01%,而根据新乡巨中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的评估,截至2003年12月31日时,无氧铜厂的净资产为16351.14万元,也就是说,仅仅相隔1年,无氧铜厂的净资产就缩水了83.9%。同时,金龙精密铜管也没有对李长杰2472万实物出资的来源和内容做出说明。
利润微薄盈利能力低下
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拥有稳定健康的盈利能力是基本的要求,但个位数的毛利率以及主导产品市场前景的低迷却让金龙精密铜管的盈利能力难尽人意,招股书显示,公司2009年~2011年毛利率仅为5.3%、5.02%和3.62%,2010年净利润增速勉强尚有28%,但2011年则遭遇了23.91%的净利润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金龙精密铜管为了保持盈利能力,不得不走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通过扩大生产来抵消单位利润的下降,但规模的扩大带来对流动资金以及原材料的需求,带来了公司流动资金的紧张,2011年金龙精密铜管贷款利率、票据贴现利率均处于报告期最高水平,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同比提升8446.36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4721.45万元。
金龙精密铜管扩大铜以及铜管加工产能的另一个风险在于加剧了公司成本完全受制铜市的可能。而为了回避风险,金龙精密铜管进行了大量的期货交易,但期市的变化会带来更大的风险,2009年和2011年,公司因期货交易造成的亏损各自达到8138.17万元、103.26万元。
募资还债凸显债务压力
金龙精密铜管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IPO募资总额预计将达到35.008亿元,其中约27.5亿元的资金将投向“年产4万吨高效节能铜管”等6个项目,但另外的7.5亿元资金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占此次IPO募资总额的21.43%。
实际上,金龙精密铜管承受的债务压力绝非仅仅通过募资还债即可解决,金龙精密铜管2009~2011年短期借款分别为387267.61万元、414653.96万元、849617.21万元,2011年末短期借款同比提高104.90%;应付账款余额则从2009年的60558.46万元骤增至2011年底的227706.49万元。在偿债能力方面,金龙精密铜管三年内资产负债率均超76%。招股书显示,金龙精密铜管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的方式满足经营性资金需求,此举可能带来现金流不足时资金链断裂,不能及时偿债从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记者 李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