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去年7月新迁入的加州门洛帕克(Menlo Park)办公园区,楼内设计简单而一览无余,座位与座位之间没有任何遮挡。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如果你正好在某个楼的一层,而且视力较好,你甚至可以起身看到扎克伯格的桌子上放着什么样的杯子。扎克的座位与其他员工没有任何区别,任何人都可以监视他的一切。这就是扎克自己崇尚的开放精神。
但是有一个区任何访问者都不能踏进一步,那就是移动产品小组的办公区。这里有六七十人,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Facebook内部员工告诉《环球企业家》:“在Facebook,这已经是很庞大的队伍了。”据官方资料显示,Facebook一共有3200名员工,门洛帕克总部有2000人,剩下的被分散在世界各地。
工程师是Facebook最大的部门总共有1200人,按产品和技术领域再将其切分成诸多小组,分到每个小组的人数就很少了。最大的一个产品小组是开放平台小组,共有80人左右;其次便是移动产品小组,再其次是搜索小组和数据挖掘小组分别有30多人。“因为平台的事情比较多而杂,所以比移动小组的人多十几个,但在重要性上不分伯仲。”Facebook的内部工程师解释。
很有意思的对比是,Facebook内部最为看重两块业务移动和平台,但在Facebook的业绩报表中却几乎表现为0。Facebook提交的2012年第一季财报显示,10.6亿美元的总收入中82%来自广告,剩下部分来自虚拟产品(Virtual goods)。Facebook移动用户已经有5亿,但收入为0。在Facebook平台上,最近一个月内有超过10个以上的不同用户使用过的应用,已经达到70多万个。每个月至少有一个人用过的应用,有800万个左右;超过100万的月用户应用,有500个左右。这相当于说,在Facebook平台上有500个像新浪微博一样火爆的应用,但在虚拟货币之外它的平台收入为0。
Facebook是否将被移动互联网彻底抛弃?是否会错失平台机会?这也是外界对它最大的质疑,仅靠广告是否能支撑起市值1000亿美元的企业?谷歌目前的尴尬地位似乎成为Facebook未来的真实写照。但扎克不是布林(谷歌创始人),他只有27岁。“像他那样起早贪黑钻研产品技术的人,怎么可能错失移动和平台的机会?”Facebook内部员工一直对扎克抱有坚定的信心,并认为Facebook的资本估值其实过低。
Facebook正在发生什么?
平台无限生长
在Facebook第一季度营收中,有15%来自于Zynga,低于上年同期的19%。在上述15%的营收当中,有大约11%来自通过Zynga游戏出售虚拟物品获得的30%的收入分成,或是Zynga直接向Facebook支付的广告收入。另外的4%,则来自于在Zynga内容旁边展示广告获取的营收。
Zynga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呢?它是一个游戏公司,成立于2007年,寄生于Facebook平台并伴随着平台的成长而成长,采取免费使用但对道具收费的模式,去年12月份上市,今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21亿美元,净利润为4700万美元。人们以前在提到Zynga时,都会感叹Facebook平台的强大,现在则会担心是不是Facebook过于依赖Zynga。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一个从Facebook平台上长出来,并拥有季月均活跃用户人数2.92亿人的软件应用,Facebook却只能拿到30%的虚拟物品分成。
同样作为一个平台企业,苹果是怎样做的呢?所有在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上载收费类应用程序的开发者都必须将收益的30%支付给苹果公司。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苹果2012年将占据付费应用营收53%的份额,全球手机及平板电脑应用下载总量将超过410亿美元。根据苹果与开发者之间的三七分成比例,苹果应用商店将获利65.19亿美元。虽然这不到苹果总收入的1%,但是玩这些游戏你必须拥有一台iPhone或者iPad,苹果应用商店无非是推高其终端销售的工具。而Facebook的大平台只有眼看着别的应用成长,然后面临随时被抛弃掉的可能。
Facebook完全可以容许自己的平台生长出收费的游戏或者其他应用,进而采取比例分成的模式,而且也可能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终端产品。最新的消息称,Facebook正在密谋收购某家芯片公司,同时也在秘密开发移动操作系统。Facebook内部员工对此的回答含糊不清,但肯定地表明,扎克伯格已经不想只靠广告赚钱了,平台是今后重要的赚钱工具。如果谈到平台化企业,苹果无疑是最好的榜样,只不过苹果是从终端开始向平台发展,而Facebook则从平台应用向终端发展,所谓殊途同归。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将Facebook与谷歌对比,大凡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未来互联网的入口将由社交平台取代搜索,前者革了后者的命,谷歌创始人布林也只好酸溜溜地说,“社交平台毁了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但也不做其他辩驳。第二层,Facebook只有谷歌1/10的营收(今年一季度谷歌营业收入为106.5亿美元),其股价营收比高达23倍,而谷歌的只有5倍,Facebook的估值过高。
在Facebook的IPO路演视频中,扎克伯格对谷歌的描述是这样的:我中学时代就开始使用搜索引擎,并且认为它们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事物,但是,“那些公司都是古董了。”以此作为他对竞争对手谷歌的看法。显然,扎克伯格并不把谷歌放在眼里,而从他对平台的期望可以看出,Facebook想瞄准的对象其实是苹果公司。目前,苹果公司的市值接近6000亿美元,是谷歌和微软的总和,第二财季净利116.22亿美元同比增94%,营收为391.86亿美元同比增长59%。
在平台企业的这个序列中,Facebook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这是一个无限生长的平台。不知道,2007年扎克伯格决定将Facebook做成开放平台的时候,是否已经想到了要做成比苹果公司还要大的平台企业?扎克伯格在下一盘大棋,这句话再准确不过了。
移动终点
扎克伯格恐怕已经不只是想按苹果公司模式那样搭建自己的平台了,即:简单的分成收费,软件促进硬件的销售。他实际在做的是,如何将Facebook现有的资源充分地调动起来。9亿用户及产生的信息数据,近百万的平台应用软件,该如何发挥价值?
Open Graph(开放图谱)是Facebook平台开发部的一个重要成就。2010年4月22日Facebook在第三届f8开发者大会上推出。该功能让用户在支持Open Graph的网站上的活动(like)也能产生一个独特的Facebook链接,并且归类到用户的Facebook profile(活动记录)下面,让你的粉丝可以见到你浏览其他网站的行为。如访问了哪些网站,like了哪些餐馆,歌曲等等。
Open Graph实际上对Facebook平台的一种无限延伸,它让平台不局限于应用软件,而是所有的互联网最终都将汇聚在Facebook这一个平台上。这也就是为什么谷歌创始人布林所讲的,未来互联网相当于只有Facebook一个平台,确实毁灭了互联网开放的意义。
今年年初,Facebook又将Open Graph与新推出来的Time Line(时间轴)功能整合起来。也就意味着,你在支持Open Graph的网站的Like活动,将适时收集到你的Timeline中,当你看一个人的Facebook主页时,必然看到此人历史中的爱好以及在各大网站的踪迹。这是一次奇妙的结合,它让人们对Facebook产生越来越大的粘性,同时它给其他网站带来巨大流量。视频版的Instagram Viddy与Open Graph整合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新增用户达2500万;SocialCam整合后,两周内新增用户达2000万。有人甚至说这是一剂兴奋剂,对其他网站如此,对用户亦如此。就问你一句话,你是否想知道10年前的今天这个时刻你曾在哪里留下足迹?如果想知道,那么很幸运如果10年后你有类似的想法,Facebook就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当然,这并不是平台发展的终点,更大的计划正在进行。就像所有人都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一样,Facebook也不例外。在互联网广告业务收入中增长最快的类别是移动通讯,2011年收入达16亿美元,比前一年的6亿美元增加一倍。“移动产品能及时提供目标明确、相关性强和地方性的广告,这符合Facebook自身的定位。”几乎所有的Faceboo员工都有着类似的理解。
但是否能将整个Facebook完全原样照搬到移动互联网上呢?如果你愿意在几寸屏幕上看你上百名好友的动态,那么没人反对。事实是,没有多少人像你这样有耐性。如何剔除移动产品上的信息噪音,是Facebook正在思考的问题。
Facebook的员工对Sponsored Stories(受赞助的内容)的推出感到无比兴奋。它原意是为广告客户而来,如果用户Like了一个广告客户的广告活动,那么就会被推送给该用户的特定好友,至于究竟是谁,Facebook会做大量数据挖掘工作以发现究竟谁会感兴趣。这在网页版看不出特别的优势,但是如果在手机上,Facebook为你挖掘出你感兴趣的广告活动,是否会令你感到惊奇?而且这不局限于广告活动,任何人有权利发布自己的活动,并被其他感兴趣的人所发现。不过,前提是你愿意公开这样的活动。
Sponsored Stories至少整合了Facebook的数据挖掘能力、开放图谱能力、移动平台能力。这只是Facebook移动产品的初露端倪,据其内部员工透露,移动产品小组正在做一个大的战略性产品研发,或许到明年这个时候他们才会正式发布。这显然不是某个小产品的试水,而是一揽子的计划。
虽然它看起来有点慢,但扎克伯格并不担心时机问题,他有足够的财力阻挡移动领域新势力前进的速度,收购照片分享应用Intagram,以及位置发现应用Glancee,便是最好的证明。通过收购不仅让Facebook获得了时间,也获得了技术实力,目前来自Instagram的10名工程师已经开始在移动产品小组工作。这两次收购都是发生在临近IPO路演的前1个月内,扎克伯格希望Hold住移动全局的野心正逐渐彰显,他无所顾忌。
在Facebook IPO路演视频中,COO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带着往常的自信对所有人说,“移动业务将是Facebook的一个关键增长领域。”人们应该期望Facebook会带来不一样移动体验。据内部人士透露,Facebook正尝试着用Open Graph整合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包括应用到手机上,并用Sponsored Stories的方式进行数据挖掘和推送。那时,Facebook会考虑怎样的商业模式,靠分成还是广告获得收益?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高效黑客文化
就像人们曾对谷歌盛大上市时的表现一样,有高估者,有低估者。从2004年上市到今天,谷歌是否超出了人们预期的增长?答案显然是否定的。2004年Facebook刚刚成立,那时在谷歌上市招股说明书的竞争对手一栏中还没有它的名字,如今成了谷歌最大的威胁。怎样才能避免被还没有出生的小对手击败?这或许也是Facebook现在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扎克伯格力主黑客文化,“黑客可以实现持续不断的改进提升。”Facebook办公大楼的中央空地上,矗立着几个巨大的灰色水泥字母,拼在一起就是“HACK”。黑客是一群什么人呢?他们不关心别的,只关心技术和产品,他们会为一项伟大产品不惜昼夜,成功时便欢呼雀跃,失败时垂头丧气,他们为创新而生。
一位已经离开Facebook的前员工说,“后期我的工作没有2007年初刚去的时候那么忙了,平均一周工作55个小时,就这样还屡次被我的老板嘲笑和鄙视。”黑客文化已经成为Facebook超速发展的根基所在,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
对于这样一群人,几乎不用管理。Facebook的管理层级只有三层,极为扁平化,即:一般员工、组长、分管副总裁。考核也极其简单,老板说了不算,KPI说了也不算,同事说得才算。每到年底会有一次总的考核,“主要是让你的同事说你到底做了什么,有什么贡献,当然如果你做的不好,同事的总结里面也会提到。”根据同事的陈述,老板再按照标准对其进行评级,共分为7个档次,并对应相应的现金奖励和股票奖励。
基于这样的规则,每个小组老板的作用主要是协调产品开发,而基本不用在意人事问题。一个Facebook的员工说,他的老板有2/3的时间不在办公室,“没人管你,全靠自己。”
到目前为止,在外界看了,Facebook仍是一个拒绝官僚的组织。扎克伯格自己就不喜欢开大会,他喜欢直接和产品开发者个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他们讨论产品的细节,细到如字体的大小和颜色。这也就形成了Facebook的另一种文化,“只要你觉得自己开发的产品很棒,那么就肯定能让扎克伯格知道。”在Facebook,没有人敢于平庸。
但这种文化是有前提的,即:员工队伍还不是足够庞大。谷歌最开始的文化也是如此,但如今员工人数已达几万人,布林或者佩奇又如何做到与每一个员工单独沟通呢?2006年前后加入Facebook的程序员们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刚开始我们程序员之间无论见到谁,我都知道他在开发什么产品,但是现在我们不仅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有很多同事我都根本不认识。”
扎克伯格已经预感到这一点。现在,无论外界发生什么,扎克伯格都会用这样三句话训诫员工,“Stay focuse(专注)”,“Keep shipping(保持固有状态)”,“Ever day fells like a week(每一天都好像一个礼拜)”。扎克伯格很怕上市之后机构因此变得臃肿、人浮于众。
在内部有了很多新的解决办法,比如每隔18个月,工程师便被要求离开自己的小组去别的小组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这个时间至少是1个月。Facebook想让每个程序员始终有创新的动力。
有一半的人认为,Facebook不会走偏,因为扎克伯格手里握有绝对的控制权。根据IPO资料披露,在一桩不同寻常的交易中,扎克伯格已经获得了属于加速合伙公司(Accel Partners)、创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和俄罗斯投资公司DST所持股份的部分表决权,当他行使全部的1.2亿股期权时,将获得公司58.5%的表决权。
要不要黑客文化,扎克伯格绝对说得算。这种文化既然让它有超越谷歌的可能性,那为什么不能让它超越苹果?这就要看Facebook在移动领域将如何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