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资本论财经网!
  • 用户名:
  • 密码:
  • 注册账号
资本论财经网 > 评论 > 商业案例 > 奢侈品消费大国并非制造强国
奢侈品消费大国并非制造强国
http://www.zibenlun.cn 日期:2012-05-12 11:17:50 作者:武文静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中国要想打造自己的奢侈品牌没有捷径可走,中国奢侈品品牌的形成显然还须付出诸多方面的努力,只有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引起质变。
 
  【资本论财经网综合】“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用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这句话来形容中国奢侈品品牌的尴尬境遇似乎颇为贴切。一方面,中国是世界奢侈品牌的福地,另一方面,国内的奢侈品市场一直缺少本土企业的身影。专家表示,中国要想打造自己的奢侈品牌没有捷径可走,中国奢侈品品牌的形成显然还须付出诸多方面的努力,只有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引起质变。
 
  大而不强的尴尬
 
  作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占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从1998年的不到1%到2012年的10%以上,14年间增长了不止10倍。然而,国内的奢侈品市场却一直被国外的顶级奢侈品品牌所占据,缺少本土企业的身影。
 
  不仅如此,即便近年有几个在国外被当做“奢侈品”售卖的中国品牌,在国内也鲜为人知。更让人遗憾的是,来自环球奢侈品杂志的调查显示,有86%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不会购买标有“中国制造”字样的奢侈品。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存在浮躁的以炫耀为主的奢侈品消费习惯。”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于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于果看来,奢侈品消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态要从容。奢侈品的产生就是由于生产力大幅过剩,满足了基本的消费需求之后,在品质、档次和艺术等方面的集中追求和拔高。中国消费者刚解决了生存的基本问题,心态还不是能够从容到进行奢侈品的消费。目前奢侈品消费的动因是炫耀性的,并不是在享受奢侈品所带来的高品质。
 
  当然,造成这种尴尬处境的原因还有很多。“首先是国内品牌缺失或品牌影响力不强所造成的;其次,与外国相比,中国培育奢侈品品牌环境及氛围相对较薄弱;最后,中国低劳动附加值制造、高价位销售的情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而中国廉价劳动力利好于外贸出口,使这种情况更加日益泛滥。”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严明航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无捷径可走
 
  2008年,爱马仕和中国设计师蒋琼尔共同创建了纯中国奢侈品品牌“上下”,并于2010年在上海开设第一家门店,然而,奢侈品品牌本土化遭遇水土不服,目前“上下”仍处于亏损状态。
 
  “首先是对中国文化及历史的不了解所引致;其次是选址不当、目标市场定位不准、消费能力不强所致;最后基于品牌内涵的塑造及植入仍需要较长时间、较大资金投入时候,短期内盈利也不太可能。”严明航说。
 
  此外,本土企业能否通过收购国外奢侈品品牌“曲线救国”呢?
 
  严明航表示,目前收购国外奢侈品品牌不能成为中国打造自己奢侈品牌的捷径。主要是由品牌内涵及品牌建设及管理这两方面所决定的。但收购也可以借助于国外奢侈品品牌的影响力,并通过品牌移植的方式在细分领域上拓展其含义,然后逐渐脱离形成自主品牌。
 
  显然,中国要想打造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并没有捷径可走。“也不用太过悲观,虽然中国现在没有自己的奢侈品品牌,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没有,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于果说。
 
  中国如何才能从奢侈品消费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严明航建议,从政府层面,应积极培育1-5个国际化品牌,逐步改变中国品牌国际低端化的局面;全国多地设立免税区供高端品牌进驻,并普及高端品牌理念及高端消费对城市化的影响;此外,还应积极创立品牌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国际化品牌商业模式。从企业层面,企业应积极加快品牌人才建设步伐,缩短与国际奢侈品品牌的距离。
 
  “目前国内浮躁的商业环境并不利于奢侈品品牌的精心培育。奢侈品应该品质当先,先由有极高手工艺的艺术家制造出来,再由懂营销手段的商人将其市场化,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奢侈品品牌只有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引起质变。”于果说。
 
【免责声明】本文《奢侈品消费大国并非制造强国》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资本论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奢侈品消费大国并非制造强国》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直接点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网友评论>奢侈品消费大国并非制造强国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资本论财经网保持中立

更多资本论•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