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干预”、“垄断”的指责在中国银行业头顶长期阴云不散,不过随着外部经营环境恶化、盈利压力加大,商业银行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地寻求市场化改革。
在5月20日交通银行2014年中国经济论坛上,交行董事长牛锡明做出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倡议,并坚持国有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形成董事会运作相对独立制衡的运作机制。
“尽管现在银行有混合所有制之名,但尚未有混合所有制之实,离充分市场化、商业化的现代银行机制尚有差距,”他说,“公司治理上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自主决策不足,需要改革加以完善。”
行政力量的干预
截至2013年末,在交通银行的股权结构中,国有大股东持股仅26%,汇丰持股19%,社保基金持股13%,企事业单位股东持股6%,其他股东占股45%。这样的结构看起来很均衡,已经初步出现了混合所有制的特征。
从整个中国银行业的角度观察,股权结构也普遍实现了多元化。2004年至2010年,国有大行陆续改制上市,成为社会资本、外资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契机。目前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东莞银行、成都银行等十多家城商行、农商行正筹备A股或H股IPO,届时可能进一步影响银行业整体的股权结构。
当然,国有资本始终维持主导地位。华泰证券的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有以下几种股权结构:城商行多为地方国资控制,以南京银行为例,南京国资委通过南京紫金投资和南京高科就控股南京银行23.96%的股份;中央国资控股,五大行大部分股权被中央汇金和财政部掌握;民营资本主导较少,主要以民生银行为代表。
行政力量对银行业经营的干预更多地隐藏在股权结构之外、经营机制之中。博鳌论坛期间,中央汇金副董事长李剑阁就曾点名列举了几个“怪现象”。例如在部分大型银行,监管层列席董事会参与决策,造成权责不明;四大银行高管多以下一步走上正部级为目标,对银行的激励机制也不那么在乎。
压力之下的转型
“对金融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我现在没有概念,”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曾在同一场合坦言,“就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来说,至今为止还是国家控制比较严格,他们(管理层)毕竟还有行政级别,没有完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大连银行行长王劲平近日也在公开场合称,作为该行的实际控制人,地方政府迄今对银行的人事任命和企业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他呼吁,政府的股份应该退出城商行,将资源交给市场。
机制痼疾存在已久,为何现在急于市场化?行业人士普遍归结于新一轮经济周期下前所未有的经营挑战。牛锡明称,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行业准入放宽、互联网金融崛起等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已经并将持续面临存款增长放缓、利差进一步收窄、风险压力上升、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等一系列压力。
2013年,16家上市银行平均净利润增速不到13%,虽然没有如外界预期的告别两位数增长,但也较上一年下降4.5个百分点。牛锡明预测,未来五年银行业的年均增速可能下降到与GDP增速差不多的水平。
牛锡明的“药方”
“深化混合所有制是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商业银行应对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激发银行内部的机制与活力,”他说。
如何在股权结构相对均衡的情况下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内部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协同、刺激银行业发展的活力,牛锡明给出了一张详细的药方。
他首先建议,在坚持国有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应该形成董事会运作相对独立制衡的运作机制,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考核奖惩和薪酬分配权。具体包括,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考核奖惩和薪酬分配权,让董事会在战略管理、高管人员管理、薪酬管理和业务风险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发展目标责任制、风险管理管控责任制、和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机制,让管理层在业务管理中担当最大的责任。
其次,应推进子公司制、条线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和分支机构制度改革,深化总行事业部制改革,这也是交行、民生、平安、招商等多家上市银行去年以来积极推进的。牛锡明还提出,可以探索子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和设立合资经营的信用卡公司,尝试设立合资经营的私人银行公司。
第三,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业务机制和薪酬机制。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银行经营管理层可与公司、与资本所有者绑定为利益共同体。他建议建立高管长期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对高管人员奖励股份,建立激励基金计划和退休保险计划,
这一方面交通银行已经开始了尝试。据交行公告,5月13日、14日,包括董事长牛锡明、行长彭纯在内的13位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购入该行A股股票合计56.31万股,斥资210万元,并自愿承诺将所持股份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三年。
第四,应给银行简政放权、落实银行的自主经营权,让银行真正成为经营决策、承担责任的主体。建立和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管层的授权经营体系,监管上探索混合所有制银行的监管体系;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法律法规无明文禁止不可为,没有禁止即可创新;探索监管与国有资产管理一体化的运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