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发展到今天,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在更高层面上表现为专业化水平的强弱和渠道建设的优劣。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产品建设道路,是绝大多数集团坚持的发展方向。而如何将这条路走实,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倾力打出“战略营销”这张牌。 “我们必须将营销提升到整体战略层面,打破传统营销模式的职能疆界,整合企业内外所有资源,调动一切可能的积极因素,有机融入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之中。由此来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齐峰这样阐释。
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自然蕴藉着眼睛向外抢占资源、借力发展的意义,这对于地处内陆,资源、人才、技术相对匮乏的山西出版,无疑是快速做强的现实选择。2007年,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公司成立。自2008年开始,山西人民出版社在系统内率先探索开放式办社的经营模式,同北京几家优秀文化公司在资源和发行方面的合作,2010年取得显著成绩。希望出版社与辽宁龙图文化公司联营组建的希望东北出版中心2010年挂牌,当年即创出3000万元的出版规模。外向优质资源与自身特色资源的互补、外围发行优势与自身成熟渠道的联手,使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在品牌建设方面实现了稳扎稳打,原创产品与畅销品种猛增。
2010年,《与农村党员谈心》、《中国话剧艺术通史》、《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传》丛书、《构筑和谐》4种精品图书和两篇论文,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优秀论文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众多优秀图书登上各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公司的力量》上市6个月,单本发行量突破25万册。《中间地带的革命》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奖”。《傅山书法全集》、《讲给孩子》系列、《历史:何以至此》、《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等图书被列为全国优秀畅销书。集团在社科文史、少儿、教育类细分市场方面已经进入全国前列,在晋商文化、旅游系列、外语类、中医武术类、围棋类、书法美术类等出版领域初步形成了强势板块。
产业升级: 出版转型方兴未艾
2010年8月,山西新华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工程之一,集团早在成立之初即对全省信息化物流平台建设作出了具体规划,以改变资源分散、成本趋高的发行状况。物流中心的运营,可实现年流转图书音像制品30万种,年流转包件370万件,年经营规模达30亿元,成为覆盖全省乃至辐射周边省区的现代化出版物仓储和集散中心。
“中心的建成,为推进全省出版物市场产品连锁经营奠定了基础。”山西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田文生说。据介绍,目前,连锁公司信息平台搭建基本完成,公司网站已经开通,自动化生产线已开始投入运行。按照转型发展思路,集团现代化印制平台——山西新华印业园区正在紧张施工,“绿色出版”理念将在这里投入试验。现代编辑出版平台——数字出版大厦也已完成立项,今年开工建设。
“转型不仅仅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基础设施,更在于运用高科技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版物产品。”对于出版转型,齐峰有着清晰的认识。2010年,围绕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出版业务的提升,集团确立了数字出版五大工程。目前,数字出版中试基地已在集团所属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落成,近万种晋版图书被纳入数字出版数据库,新课程杂志社与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合作开发的《新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目前市场上科目最全、版本最多的中小学教学课件,以《山西画报》为基础资源的图片新闻网和图片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十二五’期间,集团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朝着双百亿元方向努力……站在新的起点,集团的未来,鸿猷赫赫,前途似锦。”齐峰在2011的新年致辞中道出了这样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