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光明食品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军对媒体透露,光明目前正在打造自有生鲜电商平台,公司已经试水推出基于移动端的微商城作为电商平台基础。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巨头做起生鲜电商的生意。生鲜电商经营者真能抢了楼下菜市场、便民超市的生意?
本报记者 王赟
食品大佬
纷纷抬脚线上
“生鲜电商”有其特殊性,所谓“电商以类聚,新鲜以群分”。光明食品在近期启动了名为“都市菜园”的项目,推出业内首创的基于移动端运营的生鲜微店,作为公司在渠道方面的重要战略转型。据了解,目前光明食品集团旗下70%以上的品牌,将注入生鲜电商平台。
光明并非食品巨头中的第一个“弄潮儿”。目前国内实力较强的食品企业,都在选择打造自有电商平台。
例如,中粮集团自建了我买网,并在今年8月份完成了B轮1亿美元融资;雨润食品也在今年6月宣布投资20亿元打造自主电商品牌“雨润庄园”;本月初,双汇发展总裁张太喜透露,双汇正在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建设生鲜电商平台,将旗下合适的产品推到线上。
数据显示,2013年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近40%,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但通过网络交易的生鲜产品占比不足1%,生鲜电商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传统企业之所以有这种考虑,也是希望围绕产业链在渠道上布局,但销售平台的打造不是简单的事。”电商行业观察家鲁振旺手上也在运作着抢鲜购电商创业项目,对于传统食品巨头自建电商平台,他建议,光明在供应链建设方面要有所取舍,找出合适的品类,另外光明还要特别注意电商的市场化管理。中粮集团旗下的我买网就曾在融资之后做出改革,在利用中粮资源的同时,变成以市场化为主导的生鲜电商平台。
传统食企
触网忌同质化
“从生鲜电商的品类来看,无非是肉类、蔬菜、牛奶等,基本上所有电商平台的品类都差不多。”鲁振旺表示,在这种同质化竞争情况下,产品品质、价格和消费者体验成为关键。目前电商巨头大都涉及生鲜电商业务,并在某些特定品类有优势。
虽然目前生鲜电商巨大的商机在众目睽睽之下,但企业普遍面临冷链配送、储存、产品渠道、用户体验等问题。业内普遍认为,地面物流配送难题,是全行业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这可能对生鲜食品配送带来安全隐患。纯生鲜电商网站“优菜网”经营了三年后被放弃,创始人丁景涛总结原因是无稳定货源、不能提供比菜市场更好的购物体验、中间环节过多等。他认为,要做到“量”,只有整合现有的实体店才有可能实现。
不过,也有企业做出其他选择。雨润集团电商事业部总经理麻纪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雨润而言,其优势在于供应链体系,因此不自建平台,“雨润自主电商品牌主要以供应链为核心,不与电商平台竞争,不以零售为主,也不会自建B2C平台,采取了开放性合作模式,加强在渠道的多元化合作,进一步强化雨润自身供应链体系。”
不过,目前商务部已经数次调研农产品电商企业,尤其是生鲜电商企业,发现相关企业存在标准短缺、损耗比例大、竞争无序、流通成本高等问题,可能出台针对性帮扶措施。此外,目前农业部正推动农业信息化,支持农产品生鲜电商是既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