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11日第三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在此间举行,这也是峰会首次移师福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知名财经学者、企业家等诸多政学商三届领袖悉数露面,纵论“涅槃:适应新常态凝聚新共识”。
福州乃至整个福建都极少举办如此高规格的经济学术论坛。媒体对此解读为,本届峰会是“新常态”概念提出后鲜有的高端经济论坛之一,也是福建自贸试验区获批后首次汇聚如此规模的“智库”为自贸区及福建经济把脉,显得尤为可期。
一场为期两天的经济思想盛筵,拉开大幕。
碰撞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院长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其著作《大繁荣》中指出,经济繁荣的源泉是现代价值观,例如,参与创造、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愿望。这样的价值观点燃了实现广泛的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草根经济活力。
新常态无疑将是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最热的词汇,就如何应对新常态,与会的国内外学者在进行思想碰撞的同时不约而同给出了答案:创新。
费尔普斯在演讲中说,美国劳动生产力下降唯一可行的解释就是美国近几十年来整体创新能力下降了。年轻人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不再愿意去冒险;既得利益者担心创新创造会破坏现有格局和他们的利益。
费尔普斯说,中、美、欧三大经济体目前的新常态是不一样,找到相应的方式推动本土的创新,才能够实现大繁荣以及持续的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则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改革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制度和政策。
相较于研究型学者,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的话显得更加值得重视。李毅中列举大量的详实数据,解读中国工业所面临的新常态,并开出了药方:企业寻求创新,国家加快改革垄断行业。
创新只是药方,阵痛无可避免。
知名经济学者、同时也是诺奖峰会组委会及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邱晓华对峰会主题“涅槃”二字做了重点解读。
邱晓华说,凤凰涅槃,是美丽的凤凰为了获取更美丽的未来,宁愿忍着巨大的痛苦,把自己身上美丽的羽毛尽数拔去,在浴火中获得新生。如今中国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如何获得新生,正是全世界所关心的话题。
“前段时间我去拔牙,我觉得拔牙和结构调整很相似。我一坐在牙科的躺椅上就高血压,害怕。在这个结构的阵痛期,千万别把企业弄成高血压,要先稳住它。然后呢,拔牙的时候,也就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要先打麻药,别不打麻药就动手,直接把企业疼晕过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将涅槃过程中的阵痛生动地形容为拔牙,引起现场嘉宾的一阵喝彩。
除了精辟的解读,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还分享了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他说新常态持续的时间可能是5到10年。这个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21世纪全球经济新格局的关键时期。
“新旧常态的转折期,至少需要3年时间。这段时间,是挑战也是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自贸区
去年12月,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福建经济也被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自贸试验区将给福建带来什么?企业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福建自贸试验区未来将如何发展?
10日下午两点,本届峰会特设的专题论坛“聚焦自贸区建设和海西发展”正式启幕。
这是国内首次在高规格学术论坛上有针对性地研究福建自贸试验区,包括吴敬琏、邱晓华等知名经济学者均在论坛上阐述了对自贸区的看法和建议,为自贸区建设和福建经济转型提供“智库”支持。
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吴敬琏提醒,福建在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已取得的经验时,要避免“自贸区是类似过去的开发区、保税区等”的看法。
“将自贸区看作是特殊的政策优惠,是一种误解。建立自贸区的意义,其实在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营造一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吴敬琏指出,这是一个符合全世界的贸易和投资规则的新提升、大趋势,这个开放的新动向,不单单涉及到对外经济关系,而是“像历来的改革所做的那样,以进一步对外开放倒逼国内的改革”。
以负面清单制度为例,吴敬琏对此作出相应解释。他说,负面清单原本是在对外经济关系谈判中面对的问题,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国内也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在改革上跨出很大的一步,也意味着中国确认“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企业家要认清这一形势,提高自己对于贸易投资新规则的适应能力。
邱晓华则指出说,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意味着中国将发生角色转变。
“过去我们遵守国际游戏规则,是‘参与者’,现在我们将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在请进来的同时也走出去。”邱晓华说。在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步伐下,资源将实现全球化配置,生产和销售也将进一步全球化,中国要走出去,适应新形势,就要主动制定自己的“新规则”。
中央已确定对台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最大特色,峰会还特别邀请了海峡对岸的商界领袖对自贸试验区提出了他们的期待。
“商业总会在台湾有140万的会员,2400个工会,我们非常期待透过海西,透过我们自贸区,未来规划发展,我们商业总会也即将更加积极的代领着台湾的企业一起到我们福建来投资来发展。”台湾乡林建设集团董事长、台湾商业总会第九届理事长赖正镒说。
期待
历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均备受瞩目。
首届峰会探讨“未来经济十年模式与变革”,第二届主题“变革与创新,转型与风险”均产生了空前影响。原因无他,探讨问题重大、与现实关联紧密、嘉宾观点深刻。
为期两天的第三届诺奖峰会,在福州掀起一股经济学思潮。当这些思想分散全球,落地生根,或许会对未来全球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
在本届峰会现场,福州市长杨益民也专程向峰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提出了自己的期许。
他说,当前,福州发展正面临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和福州新区开放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建设、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特别是最近国家批准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福州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作为中国经济学界高端学术论坛,本届峰会深入探讨中国及世界经济变革大趋势,为各位带来一场关于经济与发展的“思想盛筵”。
“希望峰会进一步汇聚精英智慧,更好地助力中国发展,助力福州发展。希望各位嘉宾 加强与福州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将福州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联系点、创新创造的重要平台,与福州建立长期紧密的交流合作。”杨益民说。
值得一提的是,峰会上,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会长、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陈发树宣布,追加捐赠2亿元给闽江学院,用以进一步打造新华都商学院。
“这笔款项,主要用于新华都商学院教学楼建设、学院教师工资发放及学生学费支付等。”新华都相关高层说。
公开报道显示,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是由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出资建立的公立性高等教育机构。成立伊始,该学院便聘请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主义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担任院长。
为了让新华都商学院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11日的峰会特意移师新华都商学院,邀请了大批学者与企业家继续就重塑中国制造等热点话题展开对话。
这一系列举动,无疑让新华都商学院、峰会、福州三者之间的进一步合作,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让下一届峰会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