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6月2日,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与科博会中国信息化融合发展创新推介活动组委会等有关单位联合主办的以“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融合发展”为主题的“2017中国创新与经济融合发展大会暨创新成果推介活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女士,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主席布鲁诺先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经联会长李毅中先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冷柏军先生等出席了大会。
图片一:"2017中国创新与经济融合发展大会"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关指示精神,推举出一批在“创新与经济融合发展”过程中取得丰硕成果的杰出表现者,促进其在行业领域内发挥卓越影响力、精益求精,以榜样的力量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水体生态修复与水污染治理行业的佼佼者,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和水”)凭借中国原创、世界首创的“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构建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使水体达到自行循环、自我净化的生态效果,以及多种水治理创新技术和完善、灵活多变的运营模式,荣膺“2017创新中国(行业)十大领军企业”大奖。
图二:太和水荣膺“2017创新中国(行业)十大领军企业”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的正式印发,水体治理引发业界关注。太和水倡导的生态修复系统是一种综合生物治理技术,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利用“食藻虫”摄食受污染水体中的藻类和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水下沉水植被生态修复创造条件;再利用太和水改良的沉水植被为主的水生植物作为生产者系统吸收水体中污染物、然后逐步引入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作为消费者,以及有益微生物群落作为分解者的合理构建,从而实现水体的自我循环、自我修复、自我进化,最终达到水生态的稳定和持续改善。
因其更加生态安全、效果持久、成本低等特质,获得水利部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典型应用案例包括:2002-2005滇池国家专项水治理、2006-2008太湖江苏省水专项、2008-2012太湖“十一五”国家水专项、2008-2014圆明园北京重大攻关项目、2009-2010世博后滩上海重大攻关项目、2010-2013青草沙水库上海重大攻关项目、2013-2017太湖“十二五”国家水专项等。目前已在全国60多个省市,实施了400多项工程,治理效果深受业主和社会的好评,影响力也蜚声海外,泰国、汤加王国等海外市场的开拓, 标志着“太和水”已成功走向国际舞台。
图片三:治理项目-圆明园方河(治理后)
图片四:治理项目-上海青草沙水源地中试(治理后)
作为促进人与生态共谐共荣的理想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技术,太和水共计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0多项,并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3次、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2次及美国综合景观设计杰出奖等。近几年,太和水分别在上海、广东、桂林、海门等地设立研发生产基地上万亩,为国内外的水生态治理和修复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生产供应和治理效果保障。
环保事业任重而道远。太和水将持续不断地开展治理技术、运营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引领我国水生态治理及修复行业的技术升级与变革,推动环境产业生态体系的生长、进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