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大范围会议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期间,巴西开发银行、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印度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南非开发银行签署了《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银行间本币授信协议》和《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信用评级结论共享合作备忘录》。那么,这项会议成果对人民币国际化究竟有什么意义呢?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资深货币研究专家、富曼欧资本董事长潘福平先生。
记者:潘总,在“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厦门会议上,五国的银行达成的“银行间本币授信协议”,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何意义?
潘福平:其实,不管有没有“金砖会议”,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在和有关国家达成“本币互换”的协议,这其实是“本币授信”安排的前身。这一直是中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应该看到,尽管这一手段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但其边际效用是在递减。近一两年来,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不升反降,排名反而降低了。“本币互换”这种安排,从中国的立场来说,是希望推动在他国更多地使用人民币结算。从他国的立场来说,是希望给本币进行一种价值担保,增加本币的信心,同时锁定结算汇率。至于在实践中到底会多大程度上用到这种互换额度,或者说我们希望的人民币结算的广度,这不取决于他国的政府,而取决于他国的企业和居民。所以,不等于这种安排越多,安排的额度越大,人民币的实际使用就越广。
记者:这次的“本币授信”与“本币互换”有什么不同吗?
潘福平:我们注意到,这次的协议名称用的是“本币授信”,而不是“本币互换”。从概念上讲,这两种安排是有所不同的。“本币互换”是确定一个双方交换货币的额度,以及交换的汇率价格。而“本币授信”呢,没有涉及到货币交换,它其实是一种借贷,我可以把钱借给你,你也可以把钱借给我,但还回来的,还是本币,所以就不涉及到汇率价格问题。
记者:这种“本币授信”的安排与“本币互换”安排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吗?
潘福平:按照过去的“本币互换”,双方要确定一个互换额度,我用多少金额的本币去换你多少额度的外币,这就要涉及到一个汇率问题。而这个汇率一旦用合同规定下来,相当于就锁定了。这种价格锁定,对弱势的货币来说是有利的,对强势的货币而言,就是不利的。比如2014-2015年,俄罗斯卢布在原油暴跌及乌克兰危机之后大跌了超过50%,但若是按照中俄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来履行义务,那中国就要吃大亏。现在的“本币授信”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显然,这种安排,有利于保护汇率价格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对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利的。
记者:这次金砖会议还达成了一个“信用评级结论共享合作备忘录”,它的意义在哪里?
潘福平:这个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的企业到了海外,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信用风险,企业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对主权债务风险、地区债务风险以及企业的履约能力的正确评估。有了这样一个合作机制,至少在金砖五国内,中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
记者:谢谢潘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