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注解:大清乾隆款青花缠枝莲花卉尊, 口径7.8厘米,高9.8厘米;为乾隆朝青花重器。双耳三足尊尊流行于清乾隆时期,系取形自商周青铜器,造型古朴典雅,气质端稳大气,颇得清朝上层贵族之青睐。此尊圆腹者并不常见,且不同于一般圆器可拉坯成型,此尊式必须分块连接,制作工艺殊为复杂,遂存世甚少;本尊造型、体型硕大,体态雍容,为乾隆时经典样式;内壁施白釉,外部青花纹饰为多层主辅式构图,层次之多,主题缠枝花卉纹、莲瓣纹。配有芭蕉叶饰。花枝缠绕,画工繁缛精美,青花线条清晰,层次丰富,笔触轻松而富有弹性,以手工绘制如此繁复的图案而又游刃有余,实属鬼斧神工。釉面平整光洁,玻璃质感极强,青花发色浓艳而不炫目,秀敛亦不朦滞。上色所用点涂法,系仿永宣苏麻离青结晶斑之效,为当时青花重器的主要表现手法。且色泽有深浅之别,浓淡相宜,层次宛然。内足较浅,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此器气势宏伟,摹古而不泥古,既体现出乾隆皇帝好古之特点,亦彰显康乾盛世之繁荣。
自古以来都有大方之家或是文人雅好以收藏为佳话,但唯有有识之士方能在收藏领域集大成;收藏古玩,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感兴趣,可是这兴趣归兴趣,真正懂古玩的人却是非常难找,懂古玩又看得精准的人,那更是凤毛麟角。不过在安徽,还真有一个人算得上会收藏又会鉴赏,他就是沪上世家收藏传承人黄老太和他的先生,一个沉稳,健硕的老人。
在黄老太的宝库里,摆放着上至宋元时期,下到晚清民国各朝代中都有不乏精美的稀有藏品,其中 乾隆青花(类似图一)都有好几件,其次还有明代青花,单色釉瓷器等每一件都是拿得出手的珍品。
在这些藏品中,基本上都是祖上世代传下来的,祖辈人都雅好收藏,自己也耳濡墨染收藏了几十年,里面都有一些官窑,元青花,秘色瓷,自小跟着父亲就非常有兴趣,后来也有很多人慕名上门表示想要收购,其实我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收藏是兴趣,这些祖传的珍品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一放也就几十年了,现在年纪也大了,后辈又不喜欢,因此打算转让给有缘的人,让古代的历史文明和悠久的收藏文化传承下去。
藏品注解:大清康熙款青花留白云龙纹盘 ,口径20.8厘米,足径13.3厘米,高4.3厘米;本品造型秀盈纤巧,轻盈隽美,胎质细密,胎釉细薄莹润,其内外皆以留白为地,盘心和外壁均以青花绘云龙纹,盘心绘飞龙,盘外壁绘威龙,盘内龙张牙舞爪,腾龙矫健有神,气势非凡,腾跃于腾云之中,盘外云龙生动威猛,大有呼之欲出之势;青花发色典雅,鲜妍素雅,质感细腻丰富,通体以淡描青花装饰,一丝不苟,虽繁密而清晰,绘画工整;底足书双圈加“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底款遒劲有神,锋芒闪现;由此内外龙纹之体现出康熙王朝君王的强势形象树立生动,此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意味深刻,隽永悠长,综上述此件作品尤可珍之,应为官窑作品。
安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的很多古董都被炸毁或者被掠夺,但是也有很多明志之士为了保护华夏文化,也不惜花费大价钱和生命风险来保藏,黄老太表示,祖上也是地方有威望的族群,在当时有很多吃不起饭的乡里乡亲把自己家里的东西卖给我们祖辈,因祖上也是善良之人,当时也就在帮助乡绅的情怀下历经数年积累了这些藏品,一代一代流传,后辈受前辈的影响,也就传承的上辈的收藏爱好,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但是收藏人士当自己的收藏品就像自家闺女一样,都舍不得出手,也就造成了今天好几屋的宝贝,不过在前些年,一些相对普通的已经送人,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些精品在手,黄老太笑着说。
藏品注解:青花五彩双兽耳衔环佛教人物笔筒 ,内口径:23.8厘米外口径:32.8厘米底径:34.5厘米,圆筒状,口缘內敛,平底,笔筒上端对称堆塑双兽耳衔环耳,周身以青花五彩装饰,口沿下绘一周云纹,胫部绘各色回纹,间以青花绘十字纹,主题纹饰绘佛教人物,降龙、伏虎、托塔等罗汉各具形态,立于波涛详云之上,人物神态传神,器物包浆莹厚,品相上佳,为清代文房用具佳器也。
黄老太说,他们收古董就像收养孩子一样,一旦领走,再也不愿送出。“钱只出不进,古董只进不出。”于是,他们收藏古董名声越来越大,甚至外地商贩找他们购买的也越来越多。然而,收藏不能以金钱衡量,也不能钻在钱眼子里,这在黄老太夫妇看来,收藏本应该就是这样。
在黄老太心里,越积越多的古董为她筑起一个古雅、厚重、瑰丽、幽深的文化世界。古董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文化的宝库,是工艺的长廊。曾经一个收藏协会的领导在观赏了黄老太的藏品之后说:“这些从民间收集来的古董都是古董中的精品,是中国文化的精魂。”
如此珍贵的收藏深埋小城,是否有些可惜?黄老太说:“古董和中国传统文化血肉相连,离开了中国传统就失去了地气,缺少了神韵。”觉得还是把祖先的古董放在国内为妥。
笔者想说,如此精美的元青花和官窑瓷器就是中国文化的眼睛,而这位城市里的收藏家正是中国文化之眼殷殷的守望者。